【在一起?中國留守兒童報告】哪有父母愿意離開孩子
對于常年為生計在外漂泊的人們,親情抵不過生存的欲望。
責任編輯:責任編輯:蘇永通 呂宗恕 李楠 馮飛 何海寧 朱又可 馮翔 戴志勇
2016年1月22日,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縣桃龍鄉鐵龍村舉辦留守兒童新年禮物發放活動。留守兒童李昂(化名)在活動現場收獲“神秘禮物”——外出打工三年的父親通過“快遞”的方式將自己“運送”回孩子身邊,以滿足他盼望爸爸回家過年的愿望。圖為三年沒見到兒子的黃海成把兒子李揚抱進了懷里。“年貨爸爸”溫暖返鄉的背后,是大量留守兒童的親情殘缺。父母在外打工,一年甚至數年不回家的比比皆是。桃龍藏族鄉小學共有76名學生,留守兒童近半。
所有打工父母都是為了讓自己的孩子過得更好。
對于常年為生計在外漂泊的人們,親情抵不過生存的欲望。
這是一篇命題作文“我與留守兒童的故事”,說心里話我壓力很大,也很慚愧。因為我不是記者,沒有信心能寫好,也沒有長期專業從事公益事業或留守兒童教育,我生怕自己浪費這一個寶貴的版面。
一提起“留守兒童”這四個字,我的腦海就不時浮現出許多畫面。即便這樣,我仍不知從何處入手,因為發現自己一時找不到解決問題的答案。
讓父母回到孩子們身邊去,不是就解決問題了?我這么問我家阿姨?;蛟S,這是我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近距離接觸了解的最直接人選——通過留守兒童的母親,了解留守兒童內心感受。
大女兒出生后,都是我自己和先生一起帶,除了快滿月時因初為人母缺少育兒經驗和科學喂養方式,一度把自己折磨得筋疲力盡。于是找一月嫂幫忙,但是僅過20天就又換回自己帶了,那時候我深信別人不會好好照顧我的孩子,也曾一度非常排斥帶孩子的阿姨們,認為她們只會掙錢,不會真的愛我們的孩子。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