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中國留守兒童報告】留守兒童健康之家夭折:專業化缺失下的速死

把留守兒童健康之家當做一個經營收費項目,搞鄉村旅游,開餐館,推銷山貨,似乎顛覆了愛心人士的初衷。

責任編輯:責任編輯:蘇永通 呂宗恕 李楠 馮飛 何海寧 朱又可 馮翔 戴志勇

在四川云公益教官們的指引下,土橋鎮小學的學生捂著口鼻沖出教室。這是一場防暴恐活動演習,該校學生的父母大都在外面打工。(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把留守兒童健康之家當做一個經營收費項目,搞鄉村旅游,開餐館,推銷山貨,似乎顛覆了愛心人士的初衷。

如果連場所安全都沒辦法保證的話,政府就沒必要給你一個保護期,這是常識。

“誰一生下來就十全十美?愛心的種子就這樣被一棒子打滅了。”提起柞水縣桃園村留守兒童健康之家(以下簡稱留守之家)的夭折,陜西省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中心主任張勤生的音調就大了起來,牙關咬得嘎嘎直響。

從大張旗鼓的掛牌儀式到把收到的孩子都送回家,健康之家在這個世界露面不到一周,原因是沒有掛靠單位、存在安全隱患,隨即被當地政府叫停。雖然歷經數次拯救,最終還是大門緊閉,再也沒有進來過一個留守兒童。

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陳魯南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對中國草根慈善組織做過的調查顯示,能夠生存兩年以上的組織不到30%,能夠生存3年-4年的只有15%。

無資質、無專業人員、無法安全保障、對受助對象分等級并收費,倒在專業化大門外的桃園村留守兒童健康之家頗具樣本意義。

“上學路上”公益活動發起人劉新宇認為,缺乏安全常識的民間組織還沒摸到專業化的門檻,也缺乏被保護的基本條件。

不過,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對民間組織專業化轉型的前景持樂觀態度,2016年9月1日即將實施的慈善法,或許能為小型民間組織的發展和專業化進程打開一條光明之路。

做好事為何還要收錢?

留守之家位于陜西省柞水縣鳳凰鎮桃花村,掛牌之前,籌備工作順利得遠超張勤生的預期。

2015年夏天,最早發起該項目的當地企業家李濤四處活動,很快從企業和愛心人士處募得一筆善款。之后,李濤的助手趙東海在桃園村租了一套民房作為項目活動場所,善款夠付半年的房租。

這座3層民房的外墻全用白色瓷磚裝飾,背靠秦嶺南坡裸露的石峰。它孤獨地聳立在陜西307省道上,距離鳳凰鎮還有2公里的山路。據桃園村村委會主任孟祥榮回憶,該項目還在運作時,李濤打算把一樓作為會客室和兒童活動室使用;二樓作為男女生宿舍。

張勤生對留守之家掛牌儀式頗為重視。2015年10月中旬,陜西省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中心向商洛市委統戰部和教育局發函,抬頭為“關于成立商洛市柞水縣鳳凰鎮桃園村留守兒童健康之家的通知”,邀請統戰部、教育局出席掛牌儀式并支持項目運作。“(這些部門)沒給我回函,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