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瞞中央,中央逼地方黑臭水體:信息公開全民戰

住建部等部委罕見曬出了全國城市黑臭水體的名單,用市民的嗅覺、視覺來評判城市水體污染。這一狠招目的明確:用信息公開戰來倒逼地方限期治污。

責任編輯:何海寧 助理編輯 劉文慧 實習生 楊安娜 向凱

城市黑臭水體的新一輪整治風暴,污染與否就以市民的直觀感受為準。(東方IC/圖)

住建部等部委罕見曬出了全國城市黑臭水體的名單,用市民的嗅覺、視覺來評判城市水體污染。這一狠招目的明確:用信息公開戰來倒逼地方限期治污。

1861條黑臭水體。

2016年2月18日,一份全國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清單公之于眾,包含名稱、位置、責任人和整改期限等。有住建部官員直言:這不是全部,更多黑臭段曝光有賴公眾監督。

這是國家第一次試圖摸清黑臭水體的家底。“這次的亮點主要是行政手段創新——列出時間表,要求地方上報水體名稱和責任單位,然后公開。”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能源與環境學部教授張錫輝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

顏色分成“還行”“有點黑”“太黑了”,氣味分成“還行”“有點臭”“太臭了”。

無需專業檢測,只要在微信公號上點選幾下,你就能舉報身邊的黑臭水體。一個月過去,入庫的黑臭水體又增加了15條。

此番治理黑臭水體,住建部、環保部等部委在下一盤很大的棋。起手下在哪,幾經思量,牽頭的部委選擇:曬出清單。

“黑臭水體”成政策用語

“什么大江大河、三類五類,老百姓也搞不明白,你們先把房前屋后的黑臭水給弄一弄。”

據住建系統人士回憶,當下轟轟烈烈的治理黑臭水體全民戰爭,可能始于一位中央領導的口頭指示。彼時,標志著國家打響水污染防治戰役的“水十條”尚在醞釀之中。

“當時環保部門有個思考:抓兩頭、出中間。好的水體要保住,逐步擴大;最差的水體要消除,逐步縮小。十三五期間肯定要在最差的水上下功夫,不然水環境質量改善很難說得通。”一位住建部官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問題在于,如何判別最差的水體?“原來說劣五類水,太專業,老百姓參與不進來。最差的水體總有顏色、氣味、能見度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