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者遠去30年前“江河漂流熱”的記憶

人生經歷過的重大事件就像鞭炮,在震耳欲聾的巨響和刺鼻的硝煙散盡后,剩下的只是一地隨風打轉的碎片。

責任編輯:朱又可

1987年6月19日,接應隊員在老虎坡等待黃河漂流船。右第三人為本文作者馬云龍。(作者提供/圖)

人生經歷過的重大事件就像鞭炮,在震耳欲聾的巨響和刺鼻的硝煙散盡后,剩下的只是一地隨風打轉的碎片。

1986年的9月中旬,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破例地播出了一則社會新聞:“洛陽長江漂流探險隊在虎跳峽遇險”。它說的是一支民間組織的探險隊用密封船沖擊長江天險虎跳峽,結果密封船在中虎跳被激流打碎,兩名探險者中,孫志嶺不幸遇難,而郎保洛被困在江中的巨石上五天四夜才獲救。這則新聞立即成了全國關注的焦點。而遇險獲救的郎保洛,和隨后終于成功征服了虎跳峽的雷建生等漂流勇士成了名噪一時的新聞人物。

第二年6月19日,河南黃河漂流隊在黃河拉加峽翻船,雷建生、郎保洛等探險者四人死亡??涨敖^后的江河漂流熱到此戛然而止。

在兩年的漂流探險中,這支由河南民間組成(也有外省市人參加)的隊伍,在長江上有楊洪林、張軍、孫志嶺和雷志四人遇難,在黃河上有雷建生、郎保洛、朱紅軍和張寧生四人犧牲,這八名死者中,除雷志是中途加入的云南青年外,其他七人都是河南洛陽人。但這還沒有包括其他幾支漂流隊和采訪記者的死亡數字,如果都加上,死亡數字還要加一倍。在一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下,江河漂流的橡皮船成了不折不扣的“死亡之舟”。不管人們對漂流一舉如何評價,但都公認這是一個令人難忘的事件。

我曾經是長江漂流的采訪記者之一,也是黃河漂流的采訪者和河南漂流隊的組織者之一。30年來一直想寫寫記憶中的這段難忘的歲月,一直無從下筆。

小小橡皮舟載不動的負荷

江河漂流探險,并不是奧運會的正式項目,在中國從來就沒有開展過。直到1980年代中期,中國人對此還一無所知。1985年,從海外吹來一陣輕風,在剛剛打開窗子的中國掀起了萬丈波瀾——著名的美國江河漂流探險家肯·沃倫要率領一支漂流隊來中國,用無動力的漂流器首次全程漂流世界第四大河——長江。

中國的母親河要讓美國人來首漂!

“落后就要挨打”“再落后下去就要被開除‘球籍’了!”剛剛伸頭看到外面世界的中國人,又一次感到強烈而又脆弱的民族自尊心被狠狠地戳傷了,幾乎所有的年輕人都被這個挑戰激怒了。

第一個起來行動的是四川青年堯茂書,這位西南交大36歲的電影放映員,于1985年夏天背著一只小小的橡皮舟登上了長江源頭格拉丹東雪山,他要搶在美國人之前完成首次長江漂流。漂過了長江的通天河段、沱沱河段,在漂流了1270公里后,他的孤舟于7月24日翻沉在金沙江段激流中。

年底,一篇關于堯茂書事跡的報告文學轟動了全國,成了漂流熱的集合號,各地堯茂書的仰慕者和繼承者們自發自愿地組織起來,要繼承他的未竟之業。春節剛過,幾支漂流隊就組成了,其中規模最大的是四川省官方支持的“中國長江科考漂流探險隊”。他們登上剛剛解凍的長江源頭,卻發現那里已經出現了一支規模不大(開始時只有八名隊員)但十分強悍的河南民間漂流隊“洛陽長江漂流隊”。不久,裝備精良、由肯·沃倫率領的美國漂流隊也出現在長江上游……一場雖無刀光劍影但充滿戰斗氣氛的競爭在長江的波濤上展開了。

不管是官方組隊,還是民間組隊,這些匆忙聚集的漂流隊對“江河漂流”的規則、常識基本上是茫然無知,幾份剛剛翻譯過來的外國文獻成了他們的啟蒙教材,“無動力漂流器”“不間斷連續漂流”這幾個規定是他們的全部知識。專業技術更是可憐,我認識一個生在大山里,從未見過大江大河的隊員,他的全部訓練是出發前到公園的小湖里去租只小船劃了半天。說起來你絕不會相信,著名的漂流英雄郎保洛竟然連游泳都不會!但是與美國那些漂流探險老手們相比,這些沒有技術、沒有經驗、沒有專業設備的中國漂流隊卻有個特殊的“強項”——他們真的不怕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