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質量優等生的“煩惱”深圳:達標以后做什么?
到2020年,深圳的PM2.5年均濃度能否降到25微克/立方米,達到世衛組織第二階段目標?
深圳航拍(2015年06月28日攝)。
“首先,祝賀深圳能達標,這也是我們沒敢想的事。北京大概超國家標準一倍多,沒敢想什么時候達到標準,有人說30年,有人說10年。”3月23日,在深圳人居委主辦的一場研討會上,北京市環保局機動車排放管理處處長李昆生“酸溜溜”地向深圳表示祝賀。
所謂“達標”,即PM2.5年平均濃度達到2012年頒布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的二級濃度限值——35微克/立方米。這一標準采納了世界衛生組織空氣質量準則最寬松的第一階段目標值,與國際標準“低軌”相接。
根據綠色和平發布的排名,2015年,全國366座城市中,293座(占80.1%)未達標。北京的PM2.5年均濃度為80微克/立方米,距離達標有點遠。
當眾多城市還在為空氣質量達標“頭疼”時,已經達標的“優等生”們要做什么?近日,連續兩年達標的深圳喊響了主動提標的口號,擬定了充滿雄心的方案,并請來各路專家論證一個命題:到2020年,深圳的PM2.5年均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bette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