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醫療投資來了“國字軍” “我們仍在復雜的政策系統中艱難前行”

醫療產業仍然處在“螺旋式前進”路上:“衛計委有自己的思路,發改委有自己的思路,國務院有它的思路,多部門監管、多部分投入醫改,每個部門有它的思路?!?/blockquote>

責任編輯:呂明合

社會資本引入公共醫療領域,本被寄予推動公立醫院改革的厚望。但現在看來后繼乏力,而大量國有資本的涌入,對此并不一定是好事。(CFP/圖)

期待民營醫院充當“鯰魚”,推動公立醫院改制發展,阻力一直存在。

國有資本已進軍社會醫療投資市場,讓人又愛又恨。它被寄予突破體制、推動政策的厚望,又被害怕搶走所有人的飯碗。

首都醫療隸屬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國資公司),是經北京市政府授權的、專門從事資本運營的大型國有投資公司。帶著“國字頭”的首都醫療,和北京市衛計委、醫管局等政府部門保持密切的溝通。

北京國資公司成立專門醫療集團的目的,是為了在公共政策和產業之間,架起橋梁:“要做成拉動北京市醫院投資的平臺,以助力醫改”。

2014年,首都醫療組建以來,已開始運營了英智康復醫院和首都醫療愛育華婦兒醫院(以下簡稱愛育華)。他們手上即將開展的,是和兩所北京市頂尖公立醫院——積水潭醫院與海淀婦幼保健院探索特許經營的合作模式。

社會醫療投資來了“國字頭”的政府軍。“‘其他投資者又愛又怕,愛的是希望他們能真的推進政策進程,怕的是他們搶走所有人的飯碗。”一位接近首都醫療的人士說。

華潤、中信、陽光保險……2013年以來,行業外的國有資本進入公共醫療產業的趨勢正日漸清晰,大有趕超十年前“投資房地產”之勢。

根據“十二五規劃”要求,五年后非公立醫療機構的床位數達到全國總床位數的30%;2015年國務院第40號文件稱,截至2020年,全國健康服務業的總規模有望超過8萬億人民幣。

不過,即便在政策支持之下,非公立醫院要從公立醫院龐大森嚴的體系中分一杯羹也并不容易。

“醫療領域的餅就在那兒,但能不能吃到又是另一回事,得看各家的本事。”張哲說。

沖浪“藍海”?

傳統經濟持續下滑的背景下,醫療投資成為“新寵”,來自藥廠、醫療設備、保險甚至是房地產企業的行業外資本紛紛進入。數據顯示,2013年到2014年上半年,醫院并購交易數量和交易金額分別占過去10年總量的35%和64%。

但對私人資本來說,要吃到醫療領域的這口“餅”并不容易。

劉偉眼前的“拿地難&rdquo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