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中國留守兒童報告】鄔霞:打工詩人與留守兒童的輪回
2015年6月17日,第十八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一個瘦小的女子身著粉紅色吊帶裙,沖著鏡頭微笑。那是她最喜愛的吊帶裙,在地攤上花七十多塊錢淘的,平時沒機會穿。
責任編輯:蘇永通 呂宗恕 馮翔 呂明合 曹海東 朱曉佳 李楠 馮飛
生活不像她詩里寫的那么輕松。如今,四歲的大女兒又回到了故鄉,重復起了母親當年的留守生活。命運的輪回,仿佛是一道無解的死扣,牢牢擰緊了鄔霞的生活。
2015年6月17日,第十八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一個瘦小的女子身著粉紅色吊帶裙,沖著鏡頭微笑。那是她最喜愛的吊帶裙,在地攤上花七十多塊錢淘的,平時沒機會穿。
“下班后,勞累了一天的姐妹們都睡下了,外面的月光很好,我會悄悄爬下床,穿上吊帶裙,躡手躡腳地溜進女廁所。月光照在鐵窗玻璃上,我照玻璃,看見自己穿裙子的樣子很好看。”在榮獲金爵獎的紀錄片《我的詩篇》里,主角之一的她說。
她叫鄔霞。外人眼中,她是小有名氣的“打工詩人”,參加詩詞會,上電視節目。電影節喧鬧的紅毯之外,她是曾經的留守兒童,新一代的流水線工人。
把幻想寫在詩里
1989年,鄔霞7歲。那年,父母雙雙離開家鄉四川內江,去往深圳西鄉鎮打工。路途那么遠,火車那么擠,車費那么貴,再次見到母親已是三年之后。母親生病,回鄉調養,本打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