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 中國留守兒童報告】閑置校車、網吧和狗——紀錄片里的留守兒童

“小彪愛不愛狗?愛,但他只能一周回來一次; 小彪的父母愛不愛他?愛,但他們只能一年回來一次?!?在紀錄片導演周浩看來,這只后來因為孤獨而逃離的狗,“命運和這個孩子很相似”。

責任編輯:蘇永通 呂宗恕 馮翔 呂明合 曹海東 朱曉佳 李楠 馮飛

央視紀錄片《鄉愁》的片名,原本叫《留守》。后來,導演韓君倩意識到,留守兒童的問題,不僅僅是一個守望的問題:“實際上是整個中國農村背井離鄉、骨肉分離,渴望回鄉,但鄉村其實是回不去了,城市也沒有他們的家,這是‘鄉愁’的大問題。”(《鄉愁》紀錄片供圖/圖)

“小彪愛不愛狗?愛,但他只能一周回來一次;

小彪的父母愛不愛他?愛,但他們只能一年回來一次。”

在紀錄片導演周浩看來,這只后來因為孤獨而逃離的狗,“命運和這個孩子很相似”。

“我家的狗只聽我一個人的話。”

“你怎么知道它只聽你一個人的?”

“因為……我家只有我一個人。狗應該是最記得我的,你信嗎?”

兩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導演周浩在2015年拍攝了紀錄短片《小彪和狗》。15歲的貴州初二學生小彪在片中向他的同學們談到自己的狗。

“還記得媽媽長什么樣嗎?”“……頭圓圓的。”

“你想爸爸媽媽嗎?”“不想。”

“你愛他們嗎?”“不愛。”

另一位紀錄片導演蔣能杰從2009年開始,辭掉北京的工作,花了五年時間,在湖南省新寧縣光安村一邊做代課教師,一邊拍攝紀錄片《村小的孩子》。當他把這些關于父母的問題拋給孩子們時,得到的答案幾乎是清一色的“不”。

BBC注意到了蔣能杰的紀錄片,后來他們去拜訪了片中主角之一——9歲的女孩蔣云潔。蔣云潔的父母在東莞打工,每年春節回家一次。蔣云潔一直和八十多歲的奶奶相依為命。

BBC將蔣云潔在老家生活的片段帶到了六百多公里之外她父母的面前。母親一邊看著女兒為奶奶燒水做飯的畫面,一邊流淚。外出打工是他們無奈的選擇。“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賺到錢,過上好日子。”蔣云潔的母親說。

“在追隨經濟發展的同時,中國也付出了巨大的人員代價。”BBC的報道如是評論道。

這只狗的命運和這個孩子很相似

2015年6月,公益組織“上學路上兒童心靈關愛中心”找到周浩,請他拍攝一部關于“留守兒童”的紀錄短片。此時,貴州剛剛發生了一起轟動全國的自殺事件——畢節四名留守兒童集體喝農藥自殺。周浩決定去貴州看看。

在貴州省貞豐縣牛場中學,周浩找到了他紀錄片的主角小彪。牛場中學是一所典型的留守學校,該校在校學生1655人中,有463人是留守兒童。

蹲守在牛場中學初中二年級的最初三天,周浩一無所獲。但按照經驗,“只要扎在一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