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解碼】數碼時代的記憶力
死記硬背是老師逼的,學生記不住,老師就要打手心;但是,智力鍛煉是自覺自愿的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李崢
死記硬背是老師逼的,學生記不住,老師就要打手心;但是,智力鍛煉是自覺自愿的
一篇報道說,南京鼓樓江東街道睿城社區于國際數學節開展紀念祖沖之主題活動,有一百多位小學生背誦圓周率,一個一年級的小“神童”背誦圓周率至1000位。記者采訪得知,這個小學童在上小學前就能背下《老子》、《三字經》、《論語》以及百首小學期間需要學習的古詩。如今老師要求課后背的文章,他當堂就能背誦出來。
好記性是訓練出來的,這位學童的父親介紹了兩種訓練記憶的方法,一種是運用腦圖像記憶法,“讓孩子的腦海里出現一張白紙或黑板,將雜亂的數字按照10個一行、5行一組的羅列方法排在這個白紙或黑板上,因此,每組數字不再是線性結構,而成了一幅圖像。所以孩子背的時候,回憶的是圖像,而非數字”。另一種是通過數字圖像聯想記憶,把每個數字根據圖像或諧音想象成一個具象的東西,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bette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