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去做一些在今天該做的事情
所謂的勇氣,是你很清晰這個抉擇做下去之后,你可能會付出的代價有多大,但是你經過充分的計算,對現實的掌握,你仍然選擇要走這樣一條路。
所謂的勇氣,是你很清晰這個抉擇做下去之后,你可能會付出的代價有多大,但是你經過充分的計算,對現實的掌握,你仍然選擇要走這樣一條路。
——[看理想]策劃人|梁文道
在視頻節目《一千零一夜》里,梁文道連講了三期《老人與?!?。他選擇了最有爭議的李繼宏譯本。
李繼宏曾批評前輩的譯作,出版方也高調宣傳他的譯作為“迄今為止最優秀譯本”,這引得豆瓣網友發起“一星運動”——把李繼宏譯的書都打上一顆星。
“大家都很討厭他,罵他,但我必須很誠實地告訴大家,我真的覺得李繼宏的譯本是目前為止比較忠實的一個版本。”梁文道讀過七八種中譯《老人與?!?,最近一本由老友楊照翻譯。“得罪”老友,他堅持自己的選擇。
《一千零一夜》讓梁文道實現了一些“執念”,也讓他找回一絲在電臺工作的感覺。從天橋到廟口,車輛來來往往,他抱著一本書,邊走邊說。路上的行人,都不相識。但仿佛,你在說給他聽。這種“獨特的親密性”,做電視時是沒有的。
但這次,他想做些和電臺、電視都不一樣的事情,甚至和“自媒體”也不一樣:“我不是一個人,召集粉絲過來,形成粉絲經濟。而是一群人因著相同的理念聚集在一起,分享價值、觀念、文化和品位,讓中國的文化更豐滿一些。”
“ 年輕的時候,做人不需要太多勇氣”
Q:從年少反叛,到理性清醒,轉變何以發生?
A:年輕時的反叛不需要勇氣,只是一種任性和沖動。慢慢認識到,勇氣是當你很清晰這個抉擇做下去之后,可能付出的代價有多大,而你依然去做。
梁文道不喜歡回顧自己的過去,不過,有朋友告訴梁文道,他20年前寫的東西比現在好多了。那會兒文章信息密度很高,他估計大家讀起來很辛苦。每寫2000字的文章,他準備的材料至少夠寫10000字。
為什么?“心虛”。
當時,香港文化圈里正流行筆仗。筆仗基本沒什么勝敗可言,但能給人快感。17歲向《信報》投稿,梁文道開始寫作生涯。稿子內容他已經記不清楚,好像就在罵人。他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