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樂東力推生態葬,移墳4531座 政府行動與民俗民風的博弈
面對“寧拆十間房,不拆一座墳”的風俗,地方政府要力推節地安葬,需要體現執政智慧和耐心。
責任編輯:呂宗恕 實習生 高佳
在“寧拆十間房,不拆一座墳”的喪葬風俗背景下,樂東要如期完成遷墳任務并不容易。
要遷墳,不是單純搞風景那么簡單,是按照殯葬改革的要求緩解用地壓力,有先有后引導文明殯葬。
面對“寧拆十間房,不拆一座墳”的風俗,地方政府要力推節地安葬,需要體現執政智慧和耐心。
分管殯葬改革的海南省樂東黎族自治縣副縣長林振康說:“樂東每年遷移墳墓的數量都是海南省第一,這在樂東前無古人。”
不過,為了美化海島高鐵沿線環境,要限時動遷視線范圍內可及的4531座墳墓,這對林振康來說頗感壓力。而占整個移墳數3000座的黃流鎮,因為縣政府一紙限時遷墳令,陷入了沉默。
像是一個天平的兩端,一邊是緩解用地壓力、發掘生態潛力,另一端是“寧拆十間房,不拆一座墳”的喪葬風俗。樂東縣政府要如約完成遷墳目標,仍有阻力。
截至2015年,樂東共遷墳11.2萬座。但在村民更愿意配合發展建設項目征地的認知習慣下,從建設征地升級到美化風景的樂東生態安葬2.0版本的改革博弈中,如何在天平上盡快找到一個平衡點,樂東的做法將具有樣本意義。
林東平家的黃歷停留在2016年3月26日:農歷二月十八,宜祭祀,忌動土。日子是一個星期前長輩們商量好的,按照當地習俗,清明節前半個月內即可掃墓。家族三十多人騎著摩托車去了位于村南邊一塊斜坡上的祖墳山。
在眾多年代久遠的墓群里,林東平家的祖墳山還能看到新土和尚未野草叢生的景象。2013年,海南環島高鐵西線段破土動工,高鐵路基從樂東縣黃流鎮經過:不偏不倚,正好穿過林東平所在村子的墓地。這塊墓地是新中國成立后村里自發形成的,占地約百畝,六十多年來村民把過世者集中安葬于此。
為了讓路高鐵建設,林東平將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