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資質,門檻高,外企水不服環境咨詢業:執法越嚴,市場越大
中國最為典型和成熟的是環評市場,目前業務集中在環保系統內?!澳呐赂母锪?,客戶的潛意識里還是想找環科院,尤其是政府的決策性服務,不會交給社會上的公司?!?/blockquote>責任編輯:何海寧
2000-2010年,全球環境咨詢業和工程服務經歷了史上速度最快的增長,收益達522億美元,增速達73%。
中國最為典型和成熟的是環評市場,目前業務集中在環保系統內。“哪怕改革了,客戶的潛意識里還是想找環科院,尤其是政府的決策性服務,不會交給社會上的公司。”
哈莫尼公司最近才開始設計中文網站,入華經營22年,居然只有英文網站,這在外資咨詢公司界卻是共性。
1999年,吳成志報考環境工程專業時,環境產業是朝陽行業。2016年,當他已是三捷環境工程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時,他依然給自己打氣:這是朝陽行業。
他如今身處的環境咨詢業,確實仍是中國方興未艾的環境產業一大細分領域。
環境咨詢公司的典型特征:一群專業人士給政府和企業的環境管理出點子,做環評、清潔生產審核、治理規劃、風險評估……公司的業績都是靠人力資源換來的。
這不是一個新興的行業,在國外,有的公司已有上百年歷史,進駐中國的外企也有二十多年。在國內,環境咨詢企業并不多,各地環科院、高校承擔了相關工作。
這是一個法規導向型行業,執法越嚴,市場越大。環境咨詢業的發展預示著環境產業的完善和環境質量的改善,多年來,環境咨詢業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并不高。在重典治污的當下,大商機終于要來臨了。
政府還賬,企業補課
陸朝陽最近感到壓力很大。他是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作為提供環境服務的平臺,南大環規院每年都要為政府和世界500強企業等客戶提供幾百項環境咨詢服務。
壓力不在數量大,而是服務質量要求高了。陸朝陽感覺這種趨勢在黨的十八大以后出現,尤其是國家“氣十條”“水十條”和新環保法實施,甚至環保部新的領導班子上臺后越發明顯。
這都是環境咨詢業在中國發軔的種種跡象。
首先因為環保督政的加嚴,地方政府被迫還舊賬。
南大環規院以前也給地方政府做河流整治方案,但是目標制定得很隨意。“中央要求Ⅲ類水,地方政府就定Ⅲ類水。能不能達到呢?規劃先做了再說。”陸朝陽說,統計數據直接拿來就用,環境監測一次就夠,最終導致“規劃規劃,墻上掛掛”。
而今,地方政府會動真格考慮達標能力——這亦是環境咨詢業的英雄用武之地。對達標規劃進行成本效益分析。地方政府對統計數據的要求也更嚴格,還要做長期和科學的監測。
急需學習國際經驗的地方政府讓美國咨詢公司也忙了起來。前加州空氣資源局執行官凱瑟琳·薇姿博恩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