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西婭3.0:生命的極簡主義
六年前,基因測序先驅克雷格·文特爾創造了一個具有901個基因的生命,現在,他領導的團隊創造了一個只有473個基因的生命。這是極簡主義在生命科學領域的一次偉大勝利。
責任編輯:朱力遠
辛西婭3.0是僅有473個基因的細菌。
最少的基因組,但依然具有自我復制能力,更重要的是,它是在實驗室里合成出來的。六年前,基因測序先驅克雷格·文特爾創造了一個具有901個基因的生命,現在,他領導的團隊創造了一個只有473個基因的生命。這是極簡主義在生命科學領域的一次偉大勝利。
辛西婭,這個聽起來像美麗姑娘的名字,再次成為人類探索生命起源的新希望。
2016年3月25日,美國《科學》雜志報道,基因組測序先驅克雷格·文特爾(Craig Venter)帶領的團隊報告稱,他們設計并制造出了僅有473個基因的細菌。這是目前具有最小基因組,卻依然具有自我復制能力的生物體。
文特爾把它稱為“辛西婭3.0”(Syn3.0),是辛西婭1.0(Syn1.0)的升級版。
六年前,文特爾實驗室的培養皿誕生了第一個人工合成細胞Syn1.0。“去活著,去犯錯,去跌倒,去勝利,去從生命中創造新生命。”文特爾在談到這個具有901個基因的人造生命時表示。
如今,Syn3.0做到了,正以3小時的倍增速度在培養皿中不停繁殖。
首次合成長鏈DNA
辛西婭的故事始于1995年。這一年,文特爾團隊完成了被當成模型生物的“生殖支原體”的基因測序工作。這是自然界具有最少基因的生物,其基因組由482個蛋白編碼基因和43個RNA基因組成。
此時,文特爾的腦海里突然冒出大膽的想法:是否能夠用化學合成的方法人工制造染色體?
當時,在大多數從事合成生物學的研究者來看,合成長鏈DNA猶如天方夜譚。DNA是由兩條相互環繞的核酸鏈組成,合成DNA的第一步便是將核酸逐個進行連接。最常見的辦法中,每增加一個核酸,需要經過五步化學反應。
即使每一步反應的正確率高達99%,最后獲得正確長鏈DNA分子的概率會隨著核酸數量的增加而急劇下降。大量科學實驗表明,通過上述五步反應后獲得長鏈DNA產物非常容易斷裂。因此,周期長、正確率低、易斷裂,幾乎讓人工合成大片基因片段成為不可能的事,更不用說規模更大的染色體了。
隨后,文特爾研究所的漢密爾頓·史密斯小組開始了這項艱難的挑戰。史密斯曾在1978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一位公認的DNA操作高手。
這一次,史密斯小組選擇了一種比生殖支原體繁殖速度更快的支原體——&ldqu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佳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