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權力與田野調查——紀念人類學家西敏司
2015年12月27日,20世紀人類學政治經濟學派的大師級人物西敏司(Sidney Mintz)在美國去世了,終年93歲。
責任編輯:劉小磊
“飲食人類學之父”西敏司。
2015年12月27日,20世紀人類學政治經濟學派的大師級人物西敏司(Sidney Mintz)在美國去世了,終年93歲。復旦的潘天舒第二天就得到消息,他微信我,“也許你應該寫點什么”。今年清明時節,西敏司的好友陳志明老師在中山大學馬丁堂召開西敏司的紀念研討會,我也分享了曾經作為他的助教的一些經歷。
“愛吃豆腐”的“鄰家大叔”
人類學家中有許多常青樹,例如列維-斯特勞斯(Levi-Strauss),活到101歲。雷蒙德·弗斯(Rymond Firth)也是101歲。在這些常青樹中,西敏司應該算是一位,如果這次不是因為摔倒而頭部受傷,我想以他的身體,人生過百應該沒有什么大的問題,還記得他90歲的時候,我們邀請他來中山大學演講,他不懼長途飛行,欣然允諾,只是學校行政方面嚇壞了,最終沒有成行,讓人深以為憾。
在我的印象中,人類學家有兩類,一類是精神貴族的氣派,懂得七八國語言,滿腦袋跑著哲學火車,文字也比較深邃難懂。例如列維-斯特勞斯;另一類則是牛仔風格,頭發隨處飄逸,基本不扎領帶,很隨便地就可以和農民、工人打成一片,文字親和易懂。西敏司大概屬于后者。2001年他應陳志明老師的邀請,到香港中文大學講學。記得我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七十多歲的他正自己拍完身份照,穿著一條Levi-Strauss牌子的藍色牛仔褲和一件格子襯衣,一個人優哉游哉地爬上陡峭的山坡。他熱情地和我打著招呼,感覺就像鄰家大叔。
那時我還是一個虔誠的學術青年,對于學術大師常常神往,但是見面又容易犯怵,說不出什么話來。但是在他微笑的那一刻,我覺得是那樣親切,在知名學者和年青小輩之間的隔閡一下子消失了。后來,我就很欣賞他的那種智慧的,又常常帶點自嘲的微笑。
說起這位大佬,最有名的可能就是他的食物研究。他甚至被稱為“飲食人類學之父”。他的著作《tasting Food,tasting Freedom》(國內翻譯為《飲食人類學:漫話餐桌上的權力和影響力》)集中了很多關于食物研究的論文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佳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