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出嫁了丨不是“剩女”可笑,是你太無知了
林心如是對的,她等到最后等來的是最好的;她的故事,也是對“剩女”群體的一次正名。
2015年06月14日,陜西省西安市革命公園相親角。
時下“中嫩階層”一詞在中國都市女性中越來越流行。這個詞是西方社會學家研究西方大齡單身女性生活狀態的觀察所得,特指30歲以上的都市女性,她們心智成熟、經濟獨立、事業有成,卻仍然過著少女般自由自在的生活,享受戀愛卻不愿或不著急成家立業、生兒育女。
“知道”(nz_zhidao)告訴你,“剩女”為何是個反動詞匯。
近日,老干部霍建華和紫薇格格林心如大婚,輿論一片祝福的聲音。在這之前,不少人還替林心如擔心,覺得她年紀大了,是“大齡剩女”了。當時林心如一本正經地回應:“我們不是被剩下,而是自愿剩下的。每個階段我都過的很好??!可以靠自己,不用別人養,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林心如是對的,她等到最后等來的是最好的;她的故事,也是對“剩女”群體的一次正名。
“剩女”的被污名化
“剩女”是一個很有中國特色的詞匯,當這個詞匯被發明時,它就被寄寓了貶義色彩。
什么是剩?字典的注釋是:余留下來的,在消耗和使用后作為剩余留下。我們日常使用的關于剩的成語,比如剩菜殘羹、剩山殘水,也都是偏向貶義,指涉殘破的、狼藉的。“剩女”,便與剩菜殘羹并列,指涉那些到了所謂的適婚年齡卻剩下來的女性,她們是婚姻市場中無人挑選的、沒人要的、被廢棄的。
那“剩女”們的形象又是怎么樣的?《中國剩女調查》一書指出,自20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