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半個人”管環境健康 健康風險評估:“等到病了,就晚了”

多位受訪專家表示,常州事件中首先要“打板子”的,不應是環評,而是規劃部門。在環保系統內,環境健康管理十分邊緣化,環保部環境健康處只有“半個人”。

責任編輯:呂明合 何海寧 助理編輯 劉文慧 實習生 向凱

常外的學生正在操場鍛煉。離他們100米不到,是仍未修復的常隆化工“毒地”。(南方周末記者 馬肅平/圖)

多位受訪專家表示,常州事件中首先要“打板子”的,不應是環評,而是規劃部門。

在環保系統內,環境健康管理十分邊緣化,環保部環境健康處只有“半個人”。

“就像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常州場地污染事件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2016年4月18日,中國環境修復產業聯盟秘書長高勝達說。這位土壤修復的專家長期和污染場地打交道,深諳中國毒地的隱蔽性和嚴重性。

此前一天,央視報道江蘇常州外國語學校多位學生生病,原因可能和附近廢棄工廠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相關。

近年來,地下藏毒,周邊居民舉報的新聞頻見報端。早在三個月前,媒體就曾報道過常州事件,這一次,媒體聚焦、教育部與環保部督查使得常州成為暴風眼,再次暴露出我國健康風險評估、土壤污染防治相關法規缺失等問題。

事件引起環保圈熱議,直到午夜一點,還有人在微信群里討論。如同前些年食品安全事件一樣,他們希望借助輿論,緩解環境健康管理長期被忽視的局面。

只是這種忽視聽上去有點尷尬,因為我國環保法第一條規定就是:“為保護和改善環境……保障公眾健康……制定本法。”

“環評是個筐,卻不裝健康”

和過往的多次突發事件一樣,首先被揪出來的是學校的環評。

這份2012年的環評在“周邊污染源調查”部分點出:“項目北側常?。ㄈA達、常宇)公司原廠址地塊已經受到了污染,存在人體健康風險和生態風險”,并提出注意污染地塊開展場地修復后,空氣污染對在校師生的影響。

環評單位注意到了健康風險,卻寥寥幾句帶過。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包存寬認為,學校本身對周邊的環境影響較小,因此編制環評報告表即可。然而,這恰恰忽視了學校是環境敏感點、環境保護重點目標,必須要就周邊現有或潛在的污染源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