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上市求生,現在“賣殼”解困國企“脫殼”
IPO大閘落下,“國資流失”緊箍咒緩解,借道A股僵尸國企的“殼”上市,漸成一股風潮。
責任編輯:馮禹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謝菲 紀曉雨
隨著國企改革提速,國企“賣殼”現象愈演愈烈,南方工業集團向民企龍光基業集團協議轉讓中國嘉陵(600877.SH)22.34%的股權,即是最新一例。圖為嘉陵摩托的生產裝配流水線。
IPO大閘落下,“國資流失”緊箍咒緩解,借道A股僵尸國企的“殼”上市,漸成一股風潮。
2016年4月13日,A股上市公司中國嘉陵(600877.SH)公告稱,接控股股東中國南方工業集團(即中國兵器裝備集團)通知,龍光基業集團有限公司將以18.2億元協議受讓南方工業集團所持有中國嘉陵全部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22.34%)。照此測算,折合每股價格約為11.86元,較中國嘉陵停牌前收盤價7.38元/股溢價60.70%。
龍光基業是一家大型民營企業,主營高速公路投資、房地產經營等。中國嘉陵主營摩托車業務,嘉陵摩托一度是國內著名的品牌,但受市場整體低迷的影響,中國嘉陵近十年來業績不佳。中國兵裝早有賣殼中國嘉陵、退出摩托車行業的規劃。早在2014年5月20日,中國兵裝已減持中國嘉陵1200萬股,其后的6月3日,中國兵裝再度減持2000萬股,約占其總股本的2.91%。
中國嘉陵并非孤例。同一天,*ST獅頭(600539.SH)的控股股東獅頭集團將其所持上市公司22.94%股權全部
5277萬股轉讓給蘇州海融天投資有限公司和山西潞安工程有限公司,轉讓價格為18.75元/股,較公司停牌前最后一個交易日收盤價溢價75.6%。海融天、潞安工程分別獲得11.7%和11.24%股份,轉讓后兩者分別新晉為公司第一、第二大股東。
隨著國企改革增速,國企&ldquo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