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地下水監測網十年“聯姻”,五年規劃,再等兩年

“今年地下水監測工程建設會在全國其他省份全面展開,是攻堅的一年?!?按最新計劃,國家級地下水監測工程將于2017年底全面完成。

責任編輯:何海寧 助理編輯 劉文慧 實習生 向凱 楊安娜

(勾犇/圖)

2011年,國務院批準國家級地下水監測工程。時隔五年,兩萬余個地下水監測井,國土資源部僅建成326個,水利部未公布信息。

“今年地下水監測工程建設會在全國其他省份全面展開,是攻堅的一年。” 按最新計劃,國家級地下水監測工程將于2017年底全面完成。

20401個地下水監測井、326個已建成。這兩個數據一個是2011年國務院批準通過“國家級地下水監測工程”應建的數量,一個是截至2016年4月11日,這一國家工程(國土資源部分)地下水監測站點的已建數量。

326個監測點是來自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官網信息,也得到了國土資源系統一名匿名官員的確認。

這一龐大工程承載著國家監測、治理全國地下水的基礎任務,自2011年啟動以來,備受業界矚目。20401個新建、改造監測站點,由國土資源部和水利部分別完成。其中國土資源部的任務總量為10103個,水利部為10298個。南方周末記者致函水利部詢問工程建設進展,截至發稿并未有回復。

國家級地下水監測工程獲批同年,由環保部上報的《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亦獲得國務院批復。其中提出,建設全國31個省份地下水污染監測預警和應急系統,期限為2011至2015年,投資逾22億元。到2015年,基本掌握地下水的污染狀況。

規劃期限已過,而國家級地下水監測點建成總數恐遠不如預期。

“兩者是一回事。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與原來規劃的進度安排相比,稍微緩慢些。”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地下水室主任劉偉江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水利部月報風波

2016年4月5日,水利部例行發布《地下水動態月報》(2016年1月),新增“地下水水質”一項:IV類水占32.9%、V類水占47.3%,后被一些媒體誤讀為“我國超八成地下水不能飲用”。

錯誤在于常識性混淆:地下水并不等同于飲用水。水利部對此做出回應:我國飲用水水源地水質良好。另外,數據來源于2103個地下水井的監測,且主要分布在北方平原地區。&l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