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原駐法大使吳建民:優秀的外交官要善于說理
搞一輩子外交,發現(中國)培養外交官不講案例。
責任編輯:劉斌
資料圖:吳建民
2016年4月21日,資深外交家、原駐法大使吳建民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的采訪,在采訪中他介紹了曾寫過幾本關于外交的書以及兩本外交案例。他特別強調說:“搞一輩子外交,發現(中國)培養外交官不講案例。外交官要提高工作能力,有時要看你的上司是誰,需要你自己的悟性,你才能學到很多東西,這個很像是師傅帶徒弟。所以我和前副總理說,我們國家需要有外交案例。”
這位年過7旬的資深外交家在采訪中思維敏捷,侃侃而談。他談了最近寫的一本新書《如何做大國》,以及為毛主席、周總理做翻譯時的一些體會,同時他也向南方周末記者揭秘了當好一名外交官的基本法則。
如何做大國?
南方周末:為什么寫《如何做大國》這本書?有哪些契機?
吳建民:因為中國快速崛起,接近了世界舞臺的中心,我在這個大背景下寫了這本書。它收藏了我從2011年到2015年的文章。2010年對中國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一年。這一年中國的GDP首次超過了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這是一次歷史性的超越,這之后日本再趕上中國的機率就很小了。
我們接近了世界舞臺的中心,這是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的第一次。這是世界大變化,中國大發展帶來的結果。長期以來,中國處在世界舞臺的邊緣,我們說什么、做什么都不太受到關注?,F在我們接近了世界舞臺中心,眾目睽睽,世界對于中國的一舉一動都很關注。目前我們在世界處于一個新位置,我們如何適應它?世界如何適應我們的新位置?我們怎么做好?這是一個非常錯綜復雜的過程,在這種背景下,如何做大國這個問題就被提出了。
這個問題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從國家層面來講,一是從公民層面來講?,F在中國人大批走向世界,去年出境的中國人達到1億2000萬人次,中國人不管你是誰,你走到任何一個地方,你都代表中國。中國國民在塑造中國形象時,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如何做大國這個問題尖銳地擺在我們面前。我們要讓世界了解中國,也讓中國在崛起過程中少一點阻力。對于這個問題,我寫了若干篇文章,把它們集合起來構成了這本書。
南方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