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專用公交,在歧視誰?
把每一個女人,看成是自己的親人或朋友,你會用什么語言去說她們?
2016年4月26日,河南省鄭州市,一輛標注為“女性專車”的公交車出現在街頭。
把每一個女人,看成是自己的親人或朋友,你會用什么語言去說她們?
對女性的尊重是文明的尺度,但現實令人憂慮。其中,廣泛且深度的對女性的語言暴力首當其沖,貶低、侮辱、粗野、陰暗等歧視性語言,可謂無所不在。
“知道”(nz_zhidao)告訴你現實生活中那些不為人察覺的女性歧視。
一到夏天,全國各地女乘客屢遭“咸豬手”。為了防止女性被騷擾,保護女性權益,4月26日起,河南鄭州906路公交推出夏季女性專車。
據了解,女性專車每天早晚交通高峰期各開一班,分別是早上7時30分和下午4時30分兩個時段,該班車只讓女乘客上車,男乘客可乘坐跟隨其后的另一輛906路公交車。
有人認為此舉很貼心,但也有女乘客感到不滿,為何要貼上“女性專用”標簽,還有男性如某位老大爺攔車怒吼,“你這是歧視男人!”
此前,綜藝辯論節目《奇葩說》也曾熱議“設置女司機專用停車位是不是歧視”,對于女性在現實生活中遭受的種種是否歧視也眾說紛紜。
但在追求男女平等的現代社會,起碼在言語上要做到尊重女性。女司機、女性專屬、性感女人活該被玩弄……這些帶有性別劃分的字眼,除了在新聞報道、日常生活常常被使用或提及外,甚至在法律條文中也會涉及對女性的歧視。
法規條文中涉及女性的語言暴力
先來看看有關法律。我國刑法中涉及女性的條款主要和性活動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