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四成受訪者稱兒時遭受過歧視中國改善對兒童歧視方面做得最好
全球將近40%的成年人表示,在兒時由于性別、種族或宗教信仰、殘障狀況甚至居住地區等因素遭受過歧視。
責任編輯:曹辛
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的基貝拉貧民窟內,一名男孩坐在鐵軌上(2013年7月12日攝)。
救助兒童會近期在全球18個國家(包括中國)開展了一項有關歧視現象的調研。該調研覆蓋全球超過18,000人,屬于同類機構開展的調研活動中規模最大的一次,這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調研關于歧視對生存和發展的影響。
救助兒童會是1919年在英國成立的一個以救助兒童為宗旨的國際組織,現已發現成一個國際聯盟,在全世界125個國家展開工作。
在全球歧視現象愈演愈烈的背景下,該組織的調研發現:全球將近40%的成年人表示,在兒時由于性別、種族或宗教信仰、殘障狀況甚至居住地區等因素遭受過歧視。非洲的兒童受歧視比率為全球最高,達到58%。與此同時,全球范圍內56%的調研對象指出:在過去二十年間,本國國內對于兒童的歧視沒有減輕。36%的調研對象報告說歧視現象有所惡化。亞洲45%的調研對象稱他們在童年受到了歧視,在中國,這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bette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