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掌門”這一年
在高壓反腐、油價斷崖式下跌、央企改革迫在眉睫之下,新任董事長王宜林如何來改造中石油這家巨無霸央企?擁有140萬人的中石油又是如何運作的?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吳小飛
中石油董事長王宜林。
在高壓反腐、油價斷崖式下跌、央企改革迫在眉睫之下,新任董事長王宜林如何來改造中石油這家巨無霸央企?擁有140萬人的中石油又是如何運作的?
“受命于危難之際”
每天早晨八點五分到八點十分,三份共九頁的材料會準時出現在北京東直門北大街9號,一座深灰色辦公樓——中石油大廈C座21層的一間辦公室桌上。
一份是“值班信息”,內含公司內部要情、社會要情,公司生產經營動態;一份是“輿情快報”,內含中石油、石油石化行業以及央企輿情。
另外一份“數據概覽”最引人注目。這張A4紙用表格清晰記錄著中石油A股、港股、美股數據;中石化、中海油、昆侖能源股價;上證、深證指數;原油期貨價格、天然氣交割期貨價格;最新匯率。
過去,這張A4紙上的數據是中石油高層的重要決策依據,被譽為“憑此一張紙,不管在國內國外,所有信息都在掌控之中”。
現在,這里的新主人同樣重視這些數據。正是通過這三份材料,他每天得以窺見這個擁有140萬員工的超級石油公司的細節。
這位新主人就是中石油歷史上的第七任“掌門”王宜林。
一年前,2015年5月4日,59歲的王宜林從北京東二環朝陽門附近深藍色郵輪狀的中海油大廈,回到東直門中石油大廈。2011年,他正是從這里調任中海油,擔任董事長、黨組書記。
和中石油一樣,當日中石化、中海油亦同時換帥。其中,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王玉普任中石化董事長、黨組書記;中海油原總經理楊華任中海油董事長、黨組書記。
此時回中石油,王宜林更像一個救火隊長。正如中石油一位高層所說,2015年“中石油正處在一個特殊敏感時期”:
2013年延續下來的反腐風暴、2014年以來持續的油價低迷以及迫在眉睫的央企改革都沖擊著這家從石油工業部演化來的“巨無霸”。媒體則直接用“受命于危難之際”形容這項人事任免。
一年來,他第一次將“重塑形象”寫進了中石油最重要的領導干部會議文件,以期改變公眾對石油腐敗陰影的印象;修改了十年未變的公司戰略。
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重回曾任副總經理長達7年之久的中石油,王宜林對面前的這家企業既熟悉又陌生。
三十多年石油生涯中,“技術派”的他幾乎在中石油度過,熟悉這家企業的運行規則、企業文化等。
1982年7月,從華東石油學院勘探系石油地質專業畢業后,身上貼著“77、78級現象”標簽的江蘇人王宜林主動請纓前往新疆,一干就是近22年,油城克拉瑪依成為其第二故鄉。
2003年重慶開縣“12·23”井噴事故后不久,47歲的王宜林被任命為中石油集團副總經理,分管計劃、科技、信息化、安全、環保等工作。
在中石油總部的7年間,他曾連夜奔赴吉林石化爆炸現場,處置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他也曾目睹中石油高速發展期,公眾對中石油“壟斷、暴利”“大、粗、傲”的指責。
隨后席卷而來的石油系反腐風暴,讓整個石油業措手不及,其中很多人甚至在一個桌子上開過會,一起唱過“我當個石油工人多榮耀”。
一個可供參考的數據是,除周永康、蔣潔敏外,彼時中石油有5名原黨組成員、3名原管理層成員以及18名局級干部、16名處級干部,因涉嚴重違紀被中央專案組調查。
王宜林曾經的一位部下說,面對這些昔日的同一戰壕的戰友身陷囹圄,你很難猜測他現在的心態。
上任伊始,王宜林直接搬進了前任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