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香港史】將錯就錯的香港街道名
香港向來是華洋共處的城市,不過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華人使用的中文都沒有獲得合法地位。
責任編輯:朱又可
香港向來是華洋共處的城市,不過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華人使用的中文都沒有獲得合法地位。香港的街道名在早期是只有英文的。而華人對這些街道的稱呼,多數由民間自發翻譯,也不知道是誰做的主,總之約定俗成。其中不少在翻譯時有錯誤,但將錯就錯,大家也忘記了它們背后的故事。
錯譯中比較有名的例子,如內地游客最熱衷去的地方,尖沙咀海港城所在地的“廣東道”。廣東道英文叫Canton Road,Canton是廣州,而非廣東。另有油麻地的“公眾四方街”,英文叫Public Square Street,意思應該是“公共廣場街”,誰知哪位師爺將Square譯成了“四方”呢?
以上這兩個例子,都是翻譯者會錯意造成的,像這樣的情況還真不少。北角以前有座發電廠,所以周邊就有條叫Power Street的街道,意思是“能量”。但師爺大顯神通,將其譯作“大強街”,真是虎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曉彤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