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大“畢業” 三年改革再觀察
與南科大校方對外宣傳的師資雄厚、書院制等優勢相比,多名學生認為,本科生進實驗室,才是南科大比其他學校更誘人的招牌。在中國國內,只有部分名校的優秀本科生才能獲此機會。
責任編輯:劉斌
南科大學生分屬在致仁、致誠、樹仁、樹德四個書院,書院包括各年級各專業的學生,每個書院配備生活導師,每個生活導師帶五個學生。
與南科大校方對外宣傳的師資雄厚、書院制等優勢相比,多名學生認為,本科生進實驗室,才是南科大比其他學校更誘人的招牌。在中國國內,只有部分名校的優秀本科生才能獲此機會。
陳十一接任校長后,師生們明顯感到的變化是,學校的目標不再是辦成一所只培養科學家的加州理工學院,而是全面開花的斯坦福大學,“可以是科學家,也可以是企業家,更可以當干部,都是南科大的精英。”陳十一說。
南科大一份規劃顯示,目前南科大擁有12個系科17個理工專業,未來還將建設醫學院、商學院、人文社科學院和創業創新學院等院系。
2016年夏天,劉曉光等188名學生將迎來畢業季。與2011年招收的首批45名教改試驗生不同,他們入學的2012年,南科大去“籌”轉正。某種意義上,他們以自身的成長,和老師、校長等共同參與了這所新型大學的塑造。
這所在中國改革開放“窗口”深圳全新打造的公立大學,自2007年籌建起的每一步,都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不同期待和關切。包括創校校長朱清時本人,屢屢陷入輿論風暴。
時隔三年,南方周末記者再次探訪南科大,最大的感受是平靜。這四年里,尤其是遠離風口浪尖的三年間,南科大是否仍然“與眾不同”?新校長陳十一首度接受南方周末記者的采訪,他的辦學理念跟朱清時又有何差別?
“故事開始了”
來自福建福清的劉曉光記得,四年前他眼中的南方科技大學是“一個故事”:“故事開始了,我不想錯過一個好故事。”
2012年高考,劉曉光考出了高于一本線70分的成績。他對南科大早有傾心,這種吸引主要來自南科大的招生宣傳資料和媒體報道,讓他覺得南科大的目標是進行教育改革和建成一個一流大學。
報考南科大前,劉曉光獨自坐了十個小時長途大巴,從福清趕到深圳,對南科大前期“考察”,旁聽了幾堂課,感受下老師的水平。“雖然它可能是一個好故事,但我得來看看它的實力有多強,是211的水平還是985的水平,值不值得我冒險。”這名男孩說,當時他感覺“學校還行”。
劉曉光的同學王靈玨之所以想進入南方科技大學,主要源于時任校長朱清時。王靈玨的高考成績優異,高出一本線40分。王靈玨是深圳本地人,他的父母對南科大首任校長朱清時非常贊賞,并因此積極鼓勵兒子報考該校。
朱清時被認為是一位以推進真正教育改革為己任的教育家。2009年,朱清時從任職10年的中國科技大學校長職位上退休,隨后由國際獵頭公司全球選聘為首任南科大校長。上任校長之初,朱清時提出的南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