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熱度再漲,未來的教育不再受限

巨大的城鄉、東西部、三本四本院校教育質量差別可否消除?小學中學大學教育,只能在學校里、教室里實現?開車走路居家休閑,能否實現接受繼續教育、終身教育?身居中國、地處山區,可否聽閱哈佛、清華課程?作為線下教育的補充方式,在線教育可否實現以上目標?

答案是:完全可以。

國務院參事湯敏博士是最早提出“慕課革命”的經濟學家之一。他認為,“慕課”將解決中國教育的公平教育、終身教育、物理限制、個性化教育等四大問題。

而中國在線教育上市公司全通教育董事長陳熾昌則以實際行動助力在線教育新的飛躍。2015年,全通教育斥資1億元與教育部共同設立在線教育獎勵基金;2016年5月10日,全通教育聯合教育部在清華大學對教育行業騰空激浪者進行頒獎并給予獎勵,力推在線教育事業的發展。

在推動在線教育全球化、國際化、智能化和社群化等的發展上,全通教育繼續引領風潮,提出E-SaaS(教育軟件服務)的概念,構建E-SaaS業務等四大業務群,用全通教育董事長陳熾昌的話說:只需一條網線一臺電腦,就能讓身處邊遠山區的學生享受到一線城市的教育資源。

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原副校長袁駟

“一花獨放不是春”

——專訪中國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袁駟教授

2016年5月10日,LINK2016在線教育論壇暨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在線教育獎勵基金(全通教育)頒獎典禮在清華大學召開。清華大學原副校長袁駟以一種全新的方式,成功吸引了在場所有的聽眾參與到他的演講中。

會上所有人不再是盯著遠處的大屏幕,正襟危坐地聽一場主題報告,而是通過手機掃描大屏幕上的二維碼,在手機上同步觀看副校長所講內容的每一張幻燈片。每張幻燈片下方有兩個按鈕:“收藏”和“不懂”。

演講結束后他說:“據我們的后臺數據顯示,剛才現場共有256人使用了這個系統,其中有50多名聽眾點了不懂,另外有很多人點了收藏。”

這位副校長以一種生動、有趣的方式,向人們展示了目前教育發展的一種新模式和新方向,同時也讓在場的觀眾最直接地體驗了什么是在線教育,即一種基于網絡的學習行為,通過應用信息科技和互聯網技術來進行內容傳播和快速學習。

中國在線教育,醒得早起得晚

袁駟教授是目前高校領域探索中國在線化教育的領軍人物,現任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在清華園,里這位土木工程系教授就帶著他的學生們,通過個體化的嘗試,從開發課程軟件開始,逐步探索著在線教育在高校領域的發展。

談到最初涉足教育信息化實踐的原因時,袁教授說:“我是教結構力學的,因為我們很多題目涉及一步步地推算、分析,在實際操作中,很多學生的作業出現半對半錯,但是錯在哪,對在哪,沒有人告訴你,我當時就有一個想法,要做一個人工智能求解器,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解析答案。”

他帶著學生學圖論,學人工智能,學習超出結構力學以外的很多計算機知識,逐步開始了軟件開發和制造。

“我當時的想法就是,將我的研究生、博士生助教從瑣碎的工作中解放出來,不要讓他們每天改作業,應該更好地發揮他們的長處,讓他們參與到我的技術升級中來,未來要讓計算機來改作業。”談起當時的初衷,袁教授如是說。

說到當時中國在線教育的發展情況,袁教授說:“我們是醒得早,起得晚。”他說,“中國的在線教育并不總是跟隨者或追趕者。”

網絡課程絕不是書本搬家

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在線教育開始在美國興起。一場基于互聯網的虛擬技術開始從游戲延伸至美國大學校園和課堂,教與學真正做到了不受時間、空間以及地域的限制。學生在虛擬大學中聽課、學習、閱覽圖書、參加互動活動。

幾乎與美國同時期,中國開始出現了如電大這樣的網校,就是以網絡為介質的遠程教育平臺。隨后,中國開始出現網絡課程。到2000年,教育部啟動了第一批網絡課程建設項目:新世紀網絡課程。

“對于這個項目,我當時覺得它的構思并不先進,我沒有申請。網絡課程絕對不是書本搬家,只將書本上的文字在網上瀏覽,不能互動,不能答疑、解疑。如果只是單純的視頻課程,我認為沒有太大意義的。”袁駟教授說。

大數據能更好地實現因材施教

于是,他繼續帶著他的學生做研究。最初他們開發的技術只是單機版,輸入公式、數字,得到結果。

在漫長的研究過程后,他們開發出了人工智能求解器。求解器模仿人腦解題的步驟,人腦的思考方式,不僅能判斷結果的正確與否,對于中間的步驟、路徑都有準確的判斷。

隨后的一年時間中,他和他的學生把核心技術放到了服務器上,將技術成功連接到了互聯網。在與互聯網相連接后,這款軟件的意義發生了質的飛躍。通過互聯網,他可以獲得學生做每道題的數據反饋。他發現,通過互聯網的數據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狀態、質量、興趣、走向,有一個準確的把握,能夠更好地因材施教。

百花齊放春滿園

起初,因為個人的興趣,一次個體的嘗試,加上先進的意識,隨后逐漸培養起出色的團隊,不斷優化產品質量,讓他成為了中國在線教育在高校領域實踐的示范者。

談到對于近20年來的探索的感受,袁教授說,過程雖然艱難,但他認為很有成就感,拋開名利、功利,他認為這種探索非常有意義。

“我沒想過太多,就是想探索信息化、在線課程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這需要膽識?,F在信息變化太快,在探索過程中我們看不透未來,但是有一點一定要看到,就是它的發展潛力。我認為一花獨放不是春。我能做結構力學,但是做不了所有的課程?,F在更期待通過推廣和宣傳,以及示范作用,引起越來越多的人對在線教育的參與和關注。”袁教授說。

對于未來在線教育在高校的發展趨勢,袁教授說,未來在線教育將逐步滲透到實體課堂,和學校的學位相連接。從長遠看可能會影響未來的辦學模式,以及引發整個教師隊伍的變革。

國務院參事、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副理事長湯敏

慕課革命:將解決中國教育四大問題

——專訪經濟學家湯敏博士

在線教育的發展由來已久,作為線下教育的補充方式,在2012年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猶如一場海嘯,風靡全國。國務院參事湯敏博士是最早提出了“慕課革命”的經濟學家之一。他認為,所謂“慕課革命”就是互聯網加教育的一場革命,“慕課”將解決中國教育的四大問題。

首先,慕課可以解決教育公平化問題。湯敏博士認為,我們國家現在教育普及率很高,但是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城鄉教育水平差異顯著,使用慕課可將優質的教育資源傳到網上,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

他認為,慕課教育要從小學、中學開始普及,對于這項技術不要做太多的“錦上添花”,而應“雪中送炭”,先利用這項技術提高偏遠地區的教育質量,實現教育公平化。

再次,慕課將有助于解決終身教育問題。湯博士認為,全民終身教育發展模式是需要系統的、有指導性的學習。目前中國的終身教育模式單一,大多數人對于終身教育的想法還停留傳統思維上。他認為,終身教育要由企業和社會來提供,不需要坐在教室里。終身教育需要有非常靈活的發展模式,以及新的思考方式和教育體系。

第三,慕課將打破物理限制的學習方式。湯博士認為,未來的學習模式應該是游學式的,學生不固定在一個地方學習??梢赃x擇去想去的學校游學,體驗更多的文化。未來的學習方式應該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隨時、隨地學習。

第四,慕課將有可能解決個性化教育問題。湯博士認為,目前教育正在形成一場大的、顛覆性的革命,因為互聯網終于開始顛覆各個領域。慕課可以實現個性化培訓、個性化教育,它可以通過進行私人訂制課程,滿足個性化的需求。

他說,有人說慕課本身是個工具,但是我們要看到所有的革命都是從生產工具的革命開始的。這個工具還不夠完善,但它的發展速度非???,這場革命早晚要促使教育領域產生大的變化,實際上這個變化已經開始了。

廣東全通教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熾昌

全通教育董事長陳熾昌暢談中國在線教育發展方向:

“全通”目標:成為中國最值得信賴的教育信息化專家

上世紀90年代末,在線教育產業開始在中國興起,與此相關的眾多公司在這股新產業的浪潮中應運而生,它們推動著中國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和進步,同時它們的生存和發展狀況也與這個時代技術大背景緊密相連。

2016年5月10日,南方周末記者專訪了一家中國具有代表性的教育互聯網公司——全通教育,希望能通過它的進步窺探中國在線教育的發展脈絡。

電腦玩得好,數學老師“意外”涉網

1995年,陳熾昌還是廣東一所中學的數學老師,那時電腦在中國剛剛興起,他參與了當時學校校園的軟件開發工作,而后發現家長對于孩子校園生活的各種信息非常關心,卻苦于沒有獲得信息的渠道。同年,陳熾昌離開學校,和幾名大學同學合伙在廣州創業,主要業務是解決家長對孩子的信息需求。

“由于當時沒有任何經驗,第一次創業以失敗告終。”陳熾昌說。“他們先走了,但我自己還是想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陳熾昌在接受采訪時說,或許就是自己最初的那份堅持和“無心插柳”的行為,為他未來事業的發展,埋下種子。

每一次探索都為解決實際問題

沒有人預想到21年后,陳熾昌會成為中國在線教育企業上市公司全通教育的董事長?;仡檮摌I初期的計劃和理想目標時,他說:“心目中的理想目標,我真沒有,現在也不知道。但是我有恐懼,我最怕一事無成,我希望做一些有價值的事來實現自己的價值。”

事實上,他所做的每一次探索,都是為了解決一些教育的“痛點”;他事業的每一次進步,也是因為就抓住了中國教育發展的需求。

2003年,中國信息產業飛速發展,他決定繼續做之前喜歡做的教育服務業。后來某電信運營商找到了他,提議合作為家長提供學生在校的信息服務:家長短信箱。由于有之前做老師的經驗和在學校的人脈積累,很快他的團隊發展和壯大起來。三年后,全通和廣東移動合作正式向市場推出“校訊通”。

不到十年,全通教育成功上市

進入2005年,互聯網、手機、筆記本電腦開始大量普及,信息化技術推動教育創新變革。同年他和一群年輕的創業者創建了全通教育,從此專注于以信息技術服務教育。十年以來,他們在中山起步,從服務一所學校、一個班級,到如今服務55,000 所學校、300 萬名教師、4,000 萬名家長和811 萬名學生用戶。

2014年1月21日,廣東全通教育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創業板上市。

陳熾昌一直將自己的公司定位為教育服務公司,而不是教育服務的互聯網公司。他說:“我們對學校來說是提供軟件和服務的公司,但是對于個人來說是提供互聯網教育的公司。兩個主體是不一樣的,但是我們都為他們提供教育服務,我們企業的優勢就是我們一直在他們身邊一直服務于他們。”

設立基金助推在線教育更大飛躍

十多年來,全通堅持專注教育。2014年,全通教育開始了和教育部的合作,并與教育部共同設立了在線教育基金。“教育現代化不僅需要各級政府支持,更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積極參與。每個行業都需要典范,這是榜樣的力量。在線教育基金的意義就在于鼓勵更多教育從業者投身教育信息化發展,讓教育科技技術與實際教學有機結合。”陳熾昌在談及合作與設立基金的初衷時,不僅展現出企業家的情懷,也提出了行業發展希望。

在線教育基金從2015年6月設立至今,共立項了116個在線教育研究課題,其中全通將提供技術支持、資源整合,將一些研究成果應用化,通過全通的服務團隊推向校園,從而推動在線教育的快速發展。在5月10日舉辦的“LINK2016在線教育論壇暨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在線教育獎勵基金(全通教育)頒獎典禮”上,全通教育攜手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對切實推動教育信息化的獲獎課題、個人進行了表彰和獎勵。

作為中國在線教育上市企業的創始人,陳熾昌說,20年前短暫的從教經歷,造就了他一輩子的教育情懷。在創業的道路上他曾做出了多次嘗試,他深深地領悟到:教育是能做一輩子的事業。12年前,這個發展方向終于被確立下來,就是E-SaaS(即Education-Software as a Service,教育領域的軟件服務化)。

“作為互聯網+教育的公司,對于未來的發展愿景,我希望是普惠加優質的教育。”陳熾昌說,全通已經做了12年的互聯網與教育的連接器,形成相當規模的匯集了教育資源和教育參與者的教育大數據。未來,全通的目標是成為“中國最值得信賴的教育信息化專家”。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