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對家鄉并沒有自豪感 金溪古村落怎樣重新“顯擺”
一些當地人對自己的家鄉并沒有什么自豪感。2014年,某村民未經批準,私自拆賣了一棟祖傳的古建筑,村理事會按《村規民約》規定,劃分責任田的時候,給他分了耕作條件最差的瘦田。
責任編輯:李宏宇 李曉婷 實習生 王逸凡 鄭嘉慧
2016年4月13日,金溪縣下李村的手搖獅表演。2008年該項目被列入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金溪的幾個村落也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受到研究和保護。
一些當地人對自己的家鄉并沒有什么自豪感。2014年,某村民未經批準,私自拆賣了一棟祖傳的古建筑,村理事會按《村規民約》規定,劃分責任田的時候,給他分了耕作條件最差的瘦田。
胡軍民頭一次去游墊村,節孝牌坊的檐頂就丟了。節孝坊緊挨著胡氏祠堂的東側,三年多過去,“節孝”二字上方仍舊光禿禿。“當天晚上風雨大作,覬覦已久的不法分子趁機盜取了牌坊上精美的石雕部分。”胡軍民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是江西省金溪縣的旅游局局長,游墊是該縣的古村之一。
游墊村不大,八十多戶,三百六十多人,以胡姓為主,歷史上出過兩位進士,有23人步入仕途。村莊先祖胡桂芳為人正直,在明代萬歷年間做過工部侍郎,還與戲劇家湯顯祖結了親家。
胡軍民是撫州人,并非這支胡姓的一員。他猜測,檐頂說不定已經被某個景區或私人會所據為己有。在金溪,老建筑時常遭到損毀,有些雕花精美的木頭窗扇不翼而飛。另一些老建筑則是荒棄了。老屋生活不便,很多村民另擇地點建新房?;奈莶菽緟采?,幾近坍圮,墻上殘存著褪色的電影海報、宣傳畫,甚至獎狀。
金溪自宋代立縣起即文教昌盛,受“臨川文化”影響,出過大批進士,及陸九淵、曾鞏等文化名人。旅游局長胡軍民原來從事紀檢工作,喜歡文史,講起陸九淵與朱熹的論戰,其衣缽傳人王陽明的“知行合一”頭頭是道。
4月13日下午,作為“數字遺產中國行”金溪站的一部分,胡氏祠堂里舉行了認修老屋活動。村民們擠在祠堂大門看熱鬧。在游墊村范圍內,六座能追溯到明清的殘破老屋接受修繕捐助。與金溪縣委和政府一道,北京清城?,F數字科技研究院主辦了這次活動。
清城?,F用數月時間拍攝大量圖片和視頻,整理出金溪縣15個村子的檔案。14日,赴金溪考察的學者們通過“金溪共識”,提議將“金溪傳統村落群”列為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的試點。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在2015年9月由住房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