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座錯了嗎?
不少人納悶的是,為什么公交車上倡導讓座,動車上則不是如此呢?
青年志愿者在公交車上倡導車上文明行為。
高高在上的指責,其實是以道德名義對規則進行綁架。試想,如果動車上有座位女生必須得給老人讓座,以此類推,頭等艙的乘客也應該給經濟艙上頭暈的乘客讓座,電影院就要答應戀人的調座位需要,大商場應該讓窮人免費進去拿些食品……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不讓座錯了嗎?
上周,一則看似有些老調重彈的“讓不讓座”新聞再次引起了輿論的廣泛關注,只不過這次地點不是發生在公交車上,而是在動車上。女兒帶著年邁的母親到成都看病,沒有買到全程坐票,在她們占據一個女生的座位后,女生上車并要求交出座位,老人想擠著坐被拒時,一位男子為老人讓了座,老人的女兒說:“年輕人應該多學學。”該女生委屈說:“坐自己位置錯了嗎?”
之后有媒體在微博上對此事發起調查,兩萬多個網友中,僅有2.3%認為女生不近人情,54.4%的網民支持女生拒讓座,42.1%的網民表示反感道德綁架。而騰訊發起的另一投票顯示,90%的網友表示反感老人一方的做法。尊老愛幼不是我們一直所提倡的嗎?怎么這一次大部分人選擇支持女生?其實,這個事件引起的爭議背后,涉及的是規則與道德的沖突。
規則是社會有序運行的前提
什么是規則?規則是一種契約,是一種明確的權利義務關系,我付出了怎樣的義務就應該享受怎樣的權利,法律是一種強制化的規則。道德,通常的定義是,人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