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真面目是什么?

在今天,英雄的“本義”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消失在現實的制度和權力之中?!坝⑿邸闭Z義的消失與含混不清,為了自己集團的利益而隨意虛構“英雄”,導致了“英雄”的娛樂化。

美國隊長(電影劇照/圖)

英雄欲望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性愛),被文化禁忌壓抑到潛意識中。但被壓抑了的心理能量不會消失,它會以一種被改寫的程序顯現出來。西方的英雄史詩中經常出現搶奪美女的故事。特洛伊戰爭是要奪回失去的美女。中國古代“楚漢之爭”的故事是一個失去美女的故事。

“知道”(nz_zhidao)為你揭開英雄的神秘面紗。

詩人說,“在沒有英雄的時代,我只愿做一個人”。但是,正因為大寫的“人”的缺失,或者說我們不能很好地做一個“人”,“英雄”的出現才是任何一個時代的人的夢想。

電影《美國隊長3》上映十天,累計票房已經突破10億大關,每個人心在似乎都有一個超級英雄夢。無獨有偶,綜藝節目《奇葩說》近日也談起了這樣一個話題“世界需不需要超級英雄”,在辯論的過程中,大家愈發對“英雄”這個概念模糊不清。在今天,英雄的“本義”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消失在現實的制度和權力之中。“英雄”語義的消失與含混不清,使得強勢意識形態話語,為了自己集團的利益而隨意虛構“英雄”,導致了“英雄”的娛樂化。

英雄的歧義

英雄是一個使用頻率極高,但語義十分混亂的詞匯。人們或者沉迷在“英雄創造歷史還是歷史創造英雄”這種不可能有答案的語言游戲中,或陷進“要不要英雄”的偽問題的圈套中,或根據個人好惡對“英雄”進行想象和敘述。

托馬斯·卡萊爾將“英雄”神圣化,把那些高人一等的人,如先知、詩人、教士、帝王當作英雄,人類歷史就成了一部“英雄傳記”。普列漢諾夫看上去很“辯證”似的,實際上在社會決定論和英雄史觀之間搖擺不定,一會兒說英雄造時勢,一會兒說時勢造英雄。民粹派理論家米哈依洛夫斯基將“英雄”中性化,說凡是能成為榜樣,并引導“群氓”從善或行惡、干高尚或卑劣的事情的人都是“英雄”,他強調的是某種特殊人格的積極或消極影響。

馬克思以犀利的洞察力識破了“當代英雄”的偽裝。在一篇評論1851年法國時局的文章中,他嘲笑路易·波拿巴政變“使得一個平庸可笑的人物扮演了英雄的角色&rdq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