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盜正在轉戰東南亞”
“馬六甲海峽附近,在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這個三角地帶,是海盜最多發的地方。這些海域狹窄,而且靠近國際航道,便于海盜隱藏、作案和逃逸?!?/blockquote>責任編輯:姚憶江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宋可可 泠汐
2016年5月11日,印尼警方在印尼泗水抓獲10名海盜,這10名海盜涉嫌在南加里曼丹TanjungPutting水域劫持懸掛有新加坡旗幟的貨船。這艘貨輪載有200千升石油,自新加坡出發前往印尼杜邁港。
“馬六甲海峽附近,在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這個三角地帶,是海盜最多發的地方。這些海域狹窄,而且靠近國際航道,便于海盜隱藏、作案和逃逸。”
當代海盜分為三類,“兼職海盜”、“海盜匪幫”和“海盜辛迪加”。
2016年4月26日深夜,明晃晃的燈光照在大海上。駛過馬六甲海峽后,26歲的安全員楊淑奎獨自坐在側甲板上喝著啤酒,多數船員已經進入夢鄉。
“砰”的一聲傳來,一只帶繩子的大“鐵矛”牢牢地掛在船舷上。“海盜!”楊淑奎取出鑰匙串上的水果刀,割斷粗麻繩索,匆匆跑到甲板值班室按響了警報。
劫船佳機已然喪失,海盜只好乘船離去。“報警?公海上,找哪國的警察?”楊淑奎解釋,對于這起劫持未遂事件既不會報警,更不會向國際海事局通報。
這只是冰山一角,國際海事局海盜報告中心駐東南亞地區的負責人諾埃爾·喬翁估計,至少有超過50%的海盜襲擊案沒有報告。
世界海盜的新樂土
國際海事局的報告顯示,索馬里海盜沉寂數年之后,全球范圍的海盜事件卻在劇增——當前,至少六成海盜劫持案發生在東南亞海域,幾乎每兩周就會有一艘油輪遭劫。
南海已悄然淪為世界海盜的新樂土。
“有些船主不愿意報告遭襲擊,他們擔心,一次調查將使船只耽誤很長時間,從而增加額外開銷;更多的是,他們不想被看作不可靠的運輸船,或擔心保險費被提高。”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教授李金明分析,“事發地區的政府和執法部門也經常不愿意透露在他們國家發生的海盜襲擊次數,為的是維護其國家作為一個貿易與航運安全區的聲譽。”
楊淑奎說,油輪“Hai Soon 12”號就沒有他們那么幸運。2016年5月7日20時45分,這艘在南太平洋島國基里巴斯注冊的油輪,航行至印尼蘇門答臘以東南的勿里洞島(Pulau Belitung)附近時被劫持。當時,9名持槍的海盜趁著夜色登上艉樓的甲板,將21名船員制服并鎖在船艙食堂里——這些倒霉的船員還偷聽到海盜的談話,他們當天晚上就要賣掉船上所運載的4000噸燃油。
失聯12小時后,“Hai Soon 12”油輪所屬的船務公司上報亞洲反海盜及武裝搶劫船只區域合作協定組織(ReCAAP)。隨后,得到通報的新加坡樟宜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