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17年的社會實驗 在寺廟里辦養老院

這種養老模式最大的吸引力:老人在物質層面的平等和精神層面的富足?,F在吉祥寺的床位已不夠用了。

責任編輯:呂宗恕 實習生 盧世博

所有入住老人都得遵守吉祥寺養老院規則,吃素、上早課。(南方周末記者 翟星理/圖)

這種養老模式最大的吸引力:老人在物質層面的平等和精神層面的富足?,F在吉祥寺的床位已不夠用了。

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普法法師建議大力引導宗教界融入社會參與興辦養老事業。

在福建省三明市沙縣瑯口鎮鎮頭村村北的紅山山頂,吉祥寺像被一艘綠海包圍的白色小舟。

它已經在閩西北的山區中孤獨地漂流了17年。這座藏于深山的佛教寺廟因面向社會免費收住老人,從默默無聞變成福建佛教界的明星寺院。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吉祥寺可以高枕無憂。除了面對持續的經濟壓力,這家佛教養老院還面對著義工不足、社會公共服務接受意愿不高等問題。

“這事關吉祥寺養老院發展的可持續性。好事怎么做好,這是個問題。”沙縣民族與宗教事務局局長曹凌說。

佛教界也希望復制吉祥寺的模式。然而,從2009年到2014年,佛教界一直呼吁的相關配套優惠政策,至今沒有出臺。

僧人的“老孩子”

有點失聰的毛玉妹(音)走路速度和失明的陳慶國一樣慢——她已經81歲,兩個月前被女兒送到沙縣吉祥寺佛教養老院(下稱吉祥寺養老院)時,右腳踝腫脹著。

她已經記不清這腫脹的來由,或許這也不重要了,因為這沒有影響她每天從宿舍到大殿往返兩次的決心。二十多米的路,她要走上十分鐘,邊走邊捻動佛珠。

吃素念佛的習慣是21年前養成的,那時她已經被養子遺棄。毛玉妹和丈夫生育了三女一子。在兒子夭折那年,篤信“養兒防老”的他們抱養了一個男嬰。當時也是這個山村家庭最困難的時候,窮得連米都買不起。

若干年后,這對老夫妻幫助這個被寄予厚望的養子娶妻生子,卻沒有換來應得的反哺。丈夫去世后不久,養子不再認毛玉妹這個養母。

贍養的重任落到三個女兒身上。和沙縣67%的勞動人口一樣,她們都外出經營沙縣小吃,毛玉妹只能用“有心無力”形容她們的輪流贍養計劃。

直到毛玉珠一個親戚帶來吉祥寺收住困難老人的消息,這個多年無解的問題才算有了合適的答案。

和這里其他67個老人一樣,毛玉妹也過著每天早上五點跟著僧人上早課,六點半進早齋的生活。從上午九點,老人們要依次念佛、進午齋、上晚課、藥石、暮鼓,直到晚上八點熄燈。

同樣因弟弟外出經營沙縣小吃而無人照顧的陳慶國不僅適應了這樣的生活,還變得越來越胖。從周一到周日,每天的食譜都在微調,基本是干飯、面食、蔬菜和豆制品。2014年8月16日被弟弟送到養老院,入住不到兩年,67歲的陳慶國體重增重了不少。

他不能跟著僧人上早晚課,日子過得卻不單調,每次走出廟門都像一場刺激的探險。四歲因病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