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航空,現在可以“飛”了
政府首次站在整個產業鏈的高度出臺通用航空改革的“頂層設計”政策,試圖打開“萬億元規模的市場”。熱鬧了許多年的通用航空為何不成氣候,多年的“丑媳婦”這次真能熬成婆嗎?
責任編輯:馮禹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浦夢月
2015年10月16日,陜西渭南·2015鹵陽湖國際通用航空節在陜西蒲城鹵陽湖開發區開幕,四架飛機低空飛行。
政府首次站在整個產業鏈的高度出臺通用航空改革的“頂層設計”政策,試圖打開“萬億元規模的市場”。熱鬧了許多年的通用航空為何不成氣候,多年的“丑媳婦”這次真能熬成婆嗎?
2016年5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兑庖姟穼⑼ㄓ煤娇諛I稱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出要把通航產業打造成一個“萬億元規模的市場”。
所謂通用航空,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從事公共航空運輸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動,包括從事工業、農業、林業、漁業和建筑業的作業飛行以及醫療衛生、搶險救災、氣象探測、海洋監測、科學實驗、教育訓練、文化體育等方面的飛行活動。
曾擔任過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院長的田保華對南方周末記者介紹說,改革開放前,通用航空和運輸航空(國航、南航和東航等)分屬民航兩個飛行大隊。民航從軍航獨立出來后,運輸航空得到了大發展,但通航一直備受冷落,發展緩慢。
很多玩家早早進入這個產業,但發現“上了賊船”。直到最近幾年,隨著通航改革的推進,特別是無人機市場的大爆發,通航產業發生了蛻變,產業春天的腳步越來越近。同時,對于通航產業的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于是,就有了這次通航產業的“頂層設計”。
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通用航空系主任呂人力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這次的《意見》從國務院層面促進通航業發展,是一系列通航促進政策中層級最高的,“《意見》涉及產業鏈的全部環節以及相關部委、地方政府、企業和消費者,一些舉措體現了改革誠意”。
而田保華則認為,過去政府更多強調的是空域改革,但這次卻站在整個通航產業鏈的高度來出臺針對性扶持政策,這是通航改革有史以來第一次,表明通航對于經濟增長的價值得到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視。
空域改革進一步放開
過去一架通航飛機起飛,從申請到起飛一般要一周左右。這次《意見》明確,通航最長在起飛前一天申請,最短是在起飛前一小時申請。
《意見》中最值得關注的是空域改革政策,這也是通航改革最受關注的地方。
按照《意見》精神,要實現真高(相對于地面的真實高度)3000米以下監視空域和報告空域無縫銜接,簡化飛行審批(備案)程序,明確報批時限要求,方便通用航空器快捷機動飛行,解決“上天難”問題。
監視空域和報告空域,是2010年8月出臺的《國務院中央軍委關于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中提出的概念。該文件將真高1000米以下的空域分成三類:管制空域、監視空域和報告空域。
在管制空域,航空用戶申請飛行計劃,空管部門掌握飛行動態,實施管制指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