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海員大罷工還有一位領導人?

我們現在都知道香港海員大罷工的領導人是蘇兆征和林偉民,其實這場罷工還有一位領導人——中華海員工業聯合總會第一任會長陳炳生。

責任編輯:劉小磊

香港政府歸還“中華海員工業聯合總會”牌匾,市民擁上街頭慶祝海員大罷工的勝利。這一歷史性時刻,被年輕的黎民偉攝入鏡頭,日后,他成了香港電影的創始人,被后人尊為“香港電影之父”。(黎錫供圖/圖)

我們現在都知道香港海員大罷工的領導人是蘇兆征和林偉民,其實這場罷工還有一位領導人——中華海員工業聯合總會第一任會長陳炳生。只是在罷工臨近勝利時,陳炳生因在廣州殺死結發妻子而被捕入獄,其后雖得孫中山特赦,但因為頭上有了這一污點,本人又逐漸淡出工運,陳炳生從此就逐漸從史冊里消失了。

1922年1月香港海員大罷工,觸發各行各業總同盟罷工,參與人數超過十萬,并取得完全勝利。我們現在都知道罷工的領導人是蘇兆征和林偉民,其實這場罷工還有一位領導人——中華海員工業聯合總會第一任會長陳炳生。只是在罷工臨近勝利時,陳炳生因在廣州沙河殺死結發妻子而被捕入獄,其后雖得孫中山特赦,但因為頭上有了這一污點,本人又逐漸淡出工運,陳炳生從此就逐漸從史冊里消失了。

首創中文“海員”一詞

中國近代工運發端于香港。1844年,為反對港英當局的《人頭稅法案》,香港工人三千多人罷工回省,迫使法案延緩執行;1884年中法戰爭期間,香港工人舉行罷工,拒絕為法國輪船服務。

香港逐漸發展成為轉口貿易大港,海員多來自廣東。清末孫中山領導同盟會醞釀革命,來往日本、南洋各地,與粵籍海員有密切接觸。部分海員加入了同盟會,擔任運送槍械和秘密通信的工作。香港海員與孫中山之間有著很深的淵源。

民國二年,孫中山領導二次革命失敗,避地日本,命黨員鄺石、趙植生等在海員中組織聯義社,為中華革命黨外圍組織。不久,海員陳炳生加入聯義社,任“滿提高”輪船分部長,擔任運輸革命用品工作。陳炳生痛感中國海員在海外頻受侮辱,待遇低下,乃立志組織工人。(陳炳生:《中華海員組織之誕生與民國十一年之奮斗》,《組織旬刊》1944年第3卷第4期)

陳炳生,廣東寶安南頭鎮陳屋村人,6歲喪父,11歲隨母至香港做小工,18歲開始海員生涯。1915年春,“滿提高”輪抵神戶時,有工友患病,引起其他船員的危機感,陳炳生趁此機會,號召組織工友互助社團,成立“中華海員公益社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