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多瑙河與紅色維也納
維也納最適合人類居住的真諦,歸根結底就是開放和包容。這也是它眼下應對政治與社會危機當取的精神。
責任編輯:楊嘉敏
維也納最適合人類居住的真諦,歸根結底就是開放和包容。這也是它眼下應對政治與社會危機當取的精神。
2016年維也納舉行五一節游行,闔家大小一起參與,雖然坐在嬰兒車上的雙胞胎還不明就里,但也穿上了一身紅色以示支持。
據說150年前,當小約翰·施特勞斯(Johann Baptist Strauss,1825-1899)的圓舞曲《藍色多瑙河》在奧匈帝國演奏之后,維也納人才意識到多瑙河有著和藍天一樣的顏色。1872年,小約翰·施特勞斯受邀,前往美國波士頓參加音樂盛典,在容納10萬人的空間里,指揮由上千名樂手組成的樂隊演奏《藍色多瑙河》。從此,他和他的音樂風靡美國,使得歐洲之外的人也將維也納與藍色聯系起來。20世紀后半葉,《藍色多瑙河》作為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固定曲目,則更是聚集了全世界觀眾對于維也納的藍色想象。
如此一來,人們卻忽略了維也納的另外一種顏色——紅色。而紅色,對于奧地利的深遠影響不亞于藍色。就連小施特勞斯本人也不乏紅色成分。當1848年維也納爆發市民革命時,他加入到革命派陣營,曾因演奏《馬賽曲》被拘捕?!端{色多瑙河》是他在1866年帝國戰敗后,受托創作的一部“象征維也納生命活力”的圓舞曲。
1890年的第一次游行
雖然五一游行始于美國,1886年以芝加哥為中心的全美35萬工人示威,要求改善勞動條件,實行八小時工作制;但是五一國際勞動節的確立則是在歐洲。1889年7月14日,在法國大革命100周年這天,由各國工人政黨組成的國際組織第二國際成立大會在巴黎舉行。這次會議通過了《勞工法案》和《五一節案》。第二國際的一個重要成員是來自維也納的維克多·阿德勒(Victor Adler,1852-1918),恩格斯的終生好友。
阿德勒出生于布拉格猶太富家,學習于維也納大學,與小約翰·施特勞斯不僅生活時空有重疊,而且是1848市民革命精神的追隨者,更有甚者,他伴隨和參與了1860年代在維也納興起的工人運動和組織,最終整合各個工人組織,成為奧地利社會民主工人黨創始領袖。
阿德勒決定在通過《五一節案》的第二年,1890年,組織工人在維也納舉行一次顯示力量和團結的五一游行,宣布五一節是勞動人民的節日。地點選在原皇家獵場,后成為城市公園的Prater林蔭大道。
對此,皇帝弗朗茨·約瑟夫(Franz Josef I,1830-1916)非常緊張,唯恐發生工人暴動,嚴陣以待。五一這天,陽光燦爛,工人們攜家眷歡快而輕松地前往Prater大道。他們衣裝整潔,佩戴紅色康乃馨,四人一排行進。與軍警林立形成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