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繼孚:為何要優先發展公共交通
上世紀80年代以前,交通管理部門的名字還叫“路口處”,因為京城那時候的交通還是非機動化,呈現公路少、道路窄的特點,僅有的幾條道路也集中在幾個區域,治理交通問題主要在路口,路口擴寬就解決了交通問題。
責任編輯:劉斌
資料圖:郭繼孚
“占位缺陷”
上世紀80年代以前,交通管理部門的名字還叫“路口處”,因為京城那時候的交通還是非機動化,呈現公路少、道路窄的特點,僅有的幾條道路也集中在幾個區域,治理交通問題主要在路口,路口擴寬就解決了交通問題。
盡管僅有幾萬輛車,但交通擁堵卻很常見。除了公路少,行駛秩序是造成交通擁堵的一個大問題,交叉路口誰也不讓誰。環島地區更加明顯,常常堵死,后來北京逐漸取消環島就基于這個原因。
上世紀90年代,北京交通進入了機動化階段,到申奧之前治理交通都以大規模修建道路為主。
交管部門有一個口號“打通兩廂,緩解中央”。通過建設南二環環路立交橋,大大緩解中央城區南部的交通壓力。隨后快速建設了北二環、三環等,環路放射線就在這個時期修建完成。
但也遺留下了歷史問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曉彤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