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親人尊嚴地死去,還是挽留他?
某種意義上,“要不要鼓勵絕癥的親人活下去”的分歧,牽涉到的很可能是生死觀的不同。
某種意義上,“要不要鼓勵絕癥的親人活下去”的分歧,牽涉到的很可能是生死觀的不同。
漢文化避諱談死亡,所以我們恐懼死亡、拒絕死亡。但實際上,死亡從來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有生有死,就像沒有人會因為死亡的存在而拒絕活著,我們也不能因為活著而掩耳盜鈴般地假裝死亡從不會降臨。
“知道”(nz_zhidao) 跟你談談如何生與死的選擇。
最近《奇葩說》一個“痛苦的絕癥病人想要放棄自己的生命,我該不該鼓勵他撐下去?”的辯題,引起了網友的廣泛討論。很顯然,這是一個沒有準確答案、也無法分出勝負的題目。許多網友在看完這期節目后,留言講述了自己曾因親朋病重面臨著這一艱難抉擇的時刻,無論是選擇鼓勵或不鼓勵,其出發點都是因為愛。因為愛他,所以不忍心他再忍受痛苦;因為愛他,所以不忍心他離開世界……而愛與愛之間,從來是難以分對錯的。
因此,誠如馬東所言,這個辯題的意義不在于給出一個準確的答案,只要它能夠引起我們關于生死的思考就足夠了。今天再次討論這個話題,也抱著這樣的出發點。我們無意于分對錯,而是企圖通過一些優秀的電影作品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加深大家對生死的理解。目之所及,幾乎所有相關的電影中主人公都選擇讓親人尊嚴地離去,他們這么做是出于什么理由?他們又是如何看待生死的?
“我不忍心看著你痛苦”
法國電影《愛你長久》(2008)中,妹妹把假釋出獄的姐姐接到家里,她曾犯下殺子大罪。父母絕口不提關于她的事,妹妹對她疑惑難解,妹夫對她心懷芥蒂。朱麗葉為什么要殺了自己的孩子?這個未解之謎像根緊繃的弦,繃在每個人心里。但朱麗葉對此諱莫如深,她冷靜的臉讓人不知是因為淡漠還是因為痛苦。直到妹妹發現小Pierre的照片,還有寫在化驗單背后的那首詩,真相才被得知。小Pierre始終處在疼痛之中,在疼痛之中,他向母親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