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價談判后,藥價能“真”降嗎?
但政策背后,藥價能“真”降嗎?
2016年5月20日下午一時,國家衛計委正式向社會公布首批國家藥品價格談判結果,慢性乙肝一線治療藥物葛蘭素史克生產的替諾福韋酯、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藥物浙江貝達的??颂婺岷桶⑺估档募翘婺崛N藥品通過談判,價格分別下降67%、54%和55%。
替諾福韋酯、??颂婺岷图翘婺岬脑瓋r,分別是元人民幣1500元、12000元和15000元。也就是說,單純按照數字來看,上述三種藥品,每種藥品可為患者節約的人民幣分別是1010元、6500元和8000元。
但政策背后,藥價能“真”降嗎?
在我國特殊的國情之下,藥品談判的雙方,一方是生產藥品的企業,另一方是政府,而政府方面牽頭談判的則是公立醫院的管理者國家衛計委。談判雙方均不是消費者,也不是藥品價格最終落地后的直接利益相對人。
對消費者和患者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艾小瑪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