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言】為什么歐洲人心思變
當一個人受到生存威脅的時候,趨利避害、自我保存的本能會激發出來,這是寫在基因上的本能。
責任編輯:陳愷辰 蔡軍劍
2016年奧地利總統選舉為何如此牽動人心?照理說,奧地利實行議會制,總統作為國家元首,只是一個象征性、禮儀性的存在,選總統本不值得全世界關注。但是,本次總統選舉出“事故”了。
4月24日第一輪投票的得票率,自由黨候選人霍費爾為35.1%,位居第一;綠黨(比社會民主黨更左)候選人范德貝倫為21.3%;政策偏右的獨立候選人Irmgard Griss為18.9%。好笑的是,自1945年以來交替執政的兩大主流政黨表現慘不忍睹:社會民主黨(左翼)與人民黨(中右)候選人分別為11.3%與11.1%,被奧地利選民徹底拋棄。
因為沒有人得票率過半,根據規則對冠亞軍進行加時賽。5月23日第二輪投票,在90萬張郵寄選票有開票之前,霍費爾得票率為51.9%,范德貝倫為48.1%。在這些選票開票之后,局勢反轉,范德貝倫以50.3%的微弱優勢險勝。輕佻左派當道的歐洲輿論與建制派松了一口氣。
在輕佻左派眼里,自由黨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