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兒童失蹤預警平臺屢遭爭議 中國版“安珀”出生記

自一出生,中國民間版“安珀”就遭遇爭議。幾經調整,這個公益平臺能否實現失蹤兒童預警找回等功能,還有待觀察。

責任編輯:呂宗恕

失蹤兒童永遠是這個社會的痛。一年前,一場以《孩子》為主題的公益畫展在南京舉行,集中展出了公益藝術家李月領以失蹤兒童照片為原型創作的61 幅肖像油畫。(CFP/圖)

自一出生,中國民間版“安珀”就遭遇爭議。幾經調整,這個公益平臺能否實現失蹤兒童預警找回等功能,還有待觀察。

幸福來得如此突然,一直身陷質疑漩渦的兒童失蹤預警平臺(以下簡稱CCSER)好像一夜之間實現了創辦者最初的夢想:通過民間努力,推動官方構建兒童失蹤的聯合響應平臺和相關機制。

2016年5月9日,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臺在新浪微博上線。雖然公安部沒有公布運作這個官方平臺的最初動因,但中社兒童安全科技基金秘書長張永將稱他有理由開心,成立不到一年的CCSER項目迎來了功能相似的“官方正品”,而這正是項目五年規劃中的主要目標。

這一切都像一場冒險游戲。CCSER項目緣起于創始人張永將與公安部打拐辦的多次溝通。在成立至今不到一年的時間里,CCSER因與微信的失敗合作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蟄伏半年后希望以線下走失兒童臨時聯絡站項目重回公眾視野,但又因合作方鏈家提前單方面發布有商業炒作嫌疑的推廣文案而遭受信任危機。

就在情況看起來已經不能再糟糕時,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臺上線,終結了這場冒險游戲。雖然CCSER的兩位主要負責人表態仍會繼續完善CCSER項目,但在兒童安全公益圈子看來,“游戲已經結束了”。

找不到孩子,源于信息中斷

怎么看中社兒童安全科技基金的辦公室都不像辦公室,而像北京一套普通的三居室:除了辦公區和會議室,還有一間廚房。

在微信公眾號上線不到24小時就吸引百萬訂閱的“CCSER兒童失蹤預警平臺”的想法,最初就是在這里產生的。

更多人熟知的是這個平臺的另一個名字,中國民間版“安珀”警報系統。2013年年底,曾在公安部任情報分析師的張永將看到原載于《南方周末》的《三個孩子改變美國歷史——美國的失蹤兒童干預系統》一文。

1996年1月13日,9歲的安珀(Amber Hagerman)在騎車時被綁架。她的尖叫引發了鄰居的關注,但這起發生在光天化日下的綁架卻依然帶來了最悲慘的結局:4天后,她的尸體被發現。

經過民間和官方的共同努力,一個接駁美國緊急警報系統,通過電臺、電視臺、電子郵件、交通提示、短信、Facebook、Google等多種渠道,向全國發布失蹤兒童信息的龐大系統上線了。這個名為“Amber”的系統所發布的內容由警方決定,通常包含了失蹤兒童特征、嫌疑人特征,以及嫌疑人所駕駛車輛描述和車牌號碼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