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是個什么榮譽

“津貼”施行于二十多年前,那時知識分子待遇一般,發津貼有重視知識和人才之意。延續至今,“不想這倒使一些人用來做了終身夸耀的資本”。

責任編輯:李梁

2015年9月5日,海南瓊海,原海南機械工業局總工程師黃博明的孫子黃朝暉展示爺爺獲得的國務院特殊津貼證書。(視覺中國/圖)

1990年是“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開端。到2014年底,中國有16.7萬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津貼”施行于二十多年前,那時知識分子待遇一般,發津貼有重視知識和人才之意。延續至今,“不想這倒使一些人用來做了終身夸耀的資本”。

“不是要拿來顯擺,而是覺得這是種榮譽,‘國貼’只是說明這個人可信度高,在和平年代‘國貼’就像戰爭年代的英雄一樣。”

“特殊津貼”這個詞,最近火了一把。

一位退休的高級官員、《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梁衡的一篇舊文《享受豈能是頭銜》,近日被人轉載后,在微信朋友圈“刷屏”。梁衡在文章中說自己對一個社會現象“想了很久,不吐不快”:“常見報刊上或會議上介紹某人時,或在名片上印頭銜時稱: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他提出,“津貼”施行于二十多年前,那時知識分子待遇一般,發津貼有重視知識和人才之意。延續至今,“不想這倒使一些人用來做了終身夸耀的資本”。

“記得當年我在基層當記者,跑鄉村學校……鄉間知識分子生活困難,窘迫拮據??h里重才,就特批給一些老教師每逢重大節日可享受二斤豬肉的供應。但我從未聽到過哪個教師自我介紹:享受豬肉二斤。”梁衡在文章中辛辣諷刺道。

現實中,“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字樣不僅常見于各類專家的名片、一些會議資料和公示資料中,還成為專家、學者們在社交媒體上自我介紹的“首選”標簽。“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的網站上也被歸類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國務院特殊津貼”出現頻率之高,甚至曾引起網友在BBS上發帖詢問:這“是不是最牛×的人物簡介?”

最新數據來自人社部——到2014年底,中國有16.7萬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人。兩年評一次的政府津貼又將在今年展開。政府津貼為什么會存在?對過去的1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