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故知新】 過日子不妨少些計較
梁漱溟所說的提高人格,就是過孔子提倡的“仁的生活”,順著人自然流行的本性過日子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周月明
梁漱溟所說的提高人格,就是過孔子提倡的“仁的生活”,順著人自然流行的本性過日子
我在《世間未必皆算計》中曾說“博弈”之博近于賭,或更多是后出義(詳見2011年12月22日《南方周末》自由談)。古人的六博,乃通于弈之博戲,可能即是早年博弈之所指(惟具體玩法失傳,不知是否與賭相關)。當初寫那篇小文,是見今人多在互相抱怨著過活,或與算計太多相關。尤其連大學師生也常將博弈掛在口上,讓人有些不寒而栗。近日重溫梁漱溟的《東西文化及其哲學》,才注意到他對充滿“算賬”的生活有很多上升到哲學層面的探討,遠比我說的更高明。
梁漱溟對當時現象最不滿的,就是全社會都充滿了“物質的歆慕、處處的算賬”。他從儒家法家之爭說起,說自己起初也以為“儒家太迂腐了,為什么不用法家那樣簡捷容易的辦法”,卻“瞎唱許多無補事實的濫調”。后來才明白“孔子是一意的要保持人格”,要維護那&ldqu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曉彤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