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已經有三家VR影院開張了連戛納電影節都要為VR開路
從全世界搜集來的VR電影,有五種類型:恐怖、旅行、大千世界、法國故事、奇觀。
責任編輯:李宏宇 袁蕾
丹麥藝術家的VR影像裝置《狗屋》,展覽現場,他們會邀請五位觀眾坐在跟片中場景一樣的環境里,戴上VR設備一起“用餐”。帶上設備,觀眾進入各自視角的“片中”,取下設備,他們面對面坐著,又是另外一種的“各自視角”。
從全世界搜集來的VR電影,有五種類型:恐怖、旅行、大千世界、法國故事、奇觀;
第一部VR劇情長片已在制作之中,2016年底面世;
美國市場分析公司Canalys提供的數據顯示,2016年底會有超過630萬臺VR設備銷往全球,其中中國將占40%。
“再過一個小時,巴黎第一家VR(虛擬現實)電影院就會開門營業。”2016年5月19日,來自法國的VR創作者米歇爾·海亞(Michel Reilhac)興奮地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短短2個多月內,這已經是繼阿姆斯特丹、柏林之后,在歐洲開張的第三家VR電影院。
米歇爾·海亞在法德合資的Arte電視臺擔任了十年電影購片總監,2012年辭去職務,投入到VR創作當中。“VR對于電影人和藝術家來說是非常具有創造力的一種語言,它不是線性敘事,也并非純粹的游戲語言,觀者處于一種不斷運動的包圍之中。”5月15、16日,戛納電影節首次在電影市場中設置了VR日單元,海亞作為活動顧問策劃了整體的節目,“VR并非要取代電影,電影產業正期待電影人可以用它講不同于以往的故事”。
電影節在海邊搭起臨時帳篷,展映了35部VR影片。一排排觀眾頭戴顯示設備和耳機,坐在可以360度旋轉的座椅上,遠遠看去,倒像是在拍攝一部科幻電影。
VR的轉折點在2012年
海亞告訴南方周末,1992年他策劃的展覽上就展出了美國藝術家馬特·穆里肯(Matt Mu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