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比《三體》還要開腦洞
近日,雨果獎官網公布2016年雨果獎的各項提名名單,中國80后科幻女作家郝景芳憑借《北京折疊》入圍最佳中短篇小說獎。
中國80后科幻女作家郝景芳憑借《北京折疊》入圍2016年雨果獎最佳中短篇小說??苹眯≌f對于中國人來說是西方舶來品,其興起是從翻譯國外科幻小說開始的??苹眯≌f受歡迎,并非出于偶然,“只有同時具有‘科學’、‘幻想’、‘小說’三要素,才稱其為科學幻想小說。”
“知道”(nz_zhidao) 跟你談談比《三體》還要開腦洞的科幻小說。
近日,雨果獎官網公布2016年雨果獎的各項提名名單,中國80后科幻女作家郝景芳憑借《北京折疊》入圍最佳中短篇小說獎。
對于眾多科幻小說迷來說,這是讓人極度興奮的消息。雨果獎與星云獎并稱為科幻文學界的兩大諾貝爾獎,其中雨果獎由“美國科幻小說之父”雨果·根斯巴克設立,他在1926 年創辦世界上第一本科幻雜志《驚奇故事》時,把“科學化的小說”(scientifiction)定義為“Science Fiction”,從而科幻小說的英文名稱被正式確定下來。在此之前,科學幻想(science fantasy)、科學浪漫小說(scientific romance)、不可能小說(impossible story)、離奇小說(different story)等這些名稱也常常出現在與科幻小說內容相似的刊物或者文學作品上。
在中國,對于“科幻小說”名稱的誕生追溯至新中國成立。晚清在翻譯引進西方的“Science Fiction”作品時,英文直譯為“科學小說”。1949年后,受蘇聯科幻小說的影響,把俄文翻譯的“科學幻想小說”簡稱為“科幻小說”。之后,因約定俗成,“科幻小說”成了中文最終的名稱。而“科幻小說”的定義也是眾說紛紜。我國科幻界最早是從名稱來解讀科幻定義的——作家葉永烈先生指出:&ldquo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