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房令”發出六年,央企為何還在樓市里
六年前,國資委一紙退房令,至今未竟全功。相反,央企正利用其融資成本低的優勢,更兇猛地加入地王大戰。在這種看似非理性的高成本搶地行為背后,卻是央企為避免被別人吃掉的命運、做大規模的理性選擇。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吳小飛 紀曉雨
福州,建設中的房地產工地打出“央企來了”的廣告。
六年前,國資委一紙退房令,至今未竟全功。相反,央企正利用其融資成本低的優勢,更兇猛地加入地王大戰。在這種看似非理性的高成本搶地行為背后,卻是央企為避免被別人吃掉的命運、做大規模的理性選擇。
2016年5月27日,杭州的一場土地拍賣會,迎來17家實力開發商競價舉牌。經過28輪激烈角逐,備受矚目的“奧體”地塊被央企信達地產與萬科的聯合體以123.18億元獲得。
該地塊樓面價達到了21575.78元/平方米,溢價率95.95%,成為今年的“全國總價地王”。
“地王”兇猛,央企制造。幾天前的5月18日,央企招商地產在寧波東部的新城以40.88億元天價拍下一塊地皮,當即成為寧波今年的“總價地王”;在上海的郊區周浦鎮,央企保利地產豪擲54.5億元巨資拍下的一塊宅地,樓面地價4.4萬元/平米,溢價率近400%,一舉創下上海“外環”的史上地價新高。
央企集中“掃地”,推升出了近來土地市場火熱行情的一波高潮。中原地產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5月23日,全國年內成交總價最高的50宗土地,其中有27宗地被國企獲得,成交金額達到了1094.9億元。而據《證券日報》報道,央企聯手上市公司,拿下逾八成地王。
然而,早在2010年,國資委要求78家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清退房地產業務,僅留下16家主業為地產的央企,后這個名單增加至21家。
六年多時間過去了,不僅主業為地產的央企在瘋狂發起“地王大戰”,那些屬于清退行列的央企也并沒有完全退出地產市場。
2013年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旗下的上海瑞舟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還在實施“藍海戰略”;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旗下的中核房地產開發公司,位于天津市繁華地段“地王”旁邊的中國核建閱和平項目,也計劃于2016年內開盤。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10月21日,中央第三巡視組向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反饋了巡視意見,特別指出“尚有9家三級企業從事房地產開發,有的在禁令出臺后仍在拿地”的問題。要求對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