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醫生 導致監管虛設,威脅就醫安全,查處難度極大
為了應對監管,通過“掛證”租借醫生的虛假注冊現象正在蔓延,“影子”醫生甚至形成了一個市場。業界對此已不避諱,經常會在網上或微信群公開招募。
責任編輯:蘇永通 實習生 向凱
新開元醫院一樓的一間診室原本掛著“骨科1”的牌子(如圖),媒體報道后,“骨科1”的牌子已摘掉。
為了應對監管,通過“掛證”租借醫生的虛假注冊現象正在蔓延,“影子”醫生甚至形成了一個市場。業界對此已不避諱,經常會在網上或微信群公開招募。
廈門新開元醫院一位78歲的李姓皮膚美容科醫生,因中風目前仍在老家治病。但注冊信息顯示,這位老醫生的證沒閑著,而是“掛”在了泉州一家醫療美容門診部。
“套牌”醫生更是奇觀:原廈門國泰婦產醫院一位75歲的倪姓醫生到該醫院注冊后不久,即因病離開了醫院。但在此之后,國泰醫院的諸多病歷上卻還有這位倪醫生的簽名。
“這個不是,這個不是,這個也不是。”邱健欽手指一份“執業醫師花名冊”,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花名冊上的38名醫生,是廈門新開元醫院在2014年9月接受廈門市衛計委校驗時的在冊醫生總人數。但是,名單上約有三分之一的名字,邱健欽從沒聽說過。
邱健欽2011年5月加入新開元醫院,擔任院長助理近4年,直至2015年4月離開。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真正在這家醫院上班的醫生,自己基本全認識;那些他不認識的醫生,大都是“掛證”的。
在醫療行業內,“掛證”是一種常見的虛假注冊現象,某醫生的醫師執業證及注冊信息雖然登記在某醫療機構,但其本人實際上并不在此機構執業,注冊信息僅僅是某醫生存在于某機構的影子。所以,這類醫生又被稱作“影子”醫生。
“掛證”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應對監管,至今依然不斷蔓延,甚至形成了一個市場,對政府的監管和公眾的就醫安全構成了巨大的挑戰。
吃香的退休醫生,空設的科室
新開元醫院的“影子”醫生當中,包括72歲的退休醫生林連城。醫師執業注冊信息表明,2014年3月26日,林連城離開他的診所,來到新開元醫院工作。目前,他的執業醫師身份仍然注冊在新開元醫院。
事實上,林連城仍在自己的診所內上班。他的診所就開在新開元醫院旁邊,掛著“頸椎專家林連城”的招牌。但診所的執業許可證兩年前其實已注銷。
除了“掛證”,林連城與新開元醫院還有更為緊密的合作關系。在南方周末記者以病人身份找其看病時,他建議“拍個片”。實際上,他的診所并沒有拍片設備。按其助手的說法,拍片需要到新開元醫院,林有時也會陪著去。
令人驚訝的是,通過林的關系到新開元醫院拍片,還可以通過醫保報銷。“下次來帶著醫???,家里其他人的也行。”問診完畢后,林囑咐道。
退休醫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