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譜】馬鈴薯的名堂

循聲望去,只見打魚頭主意的,竟是汪曾祺。席間,他只吃菜,飲酒,聽人聊天,幾乎無話。

責任編輯:朱又可

(農健/圖)

汪曾祺會畫,卻不以畫名,跟他不太熟的,更可謂知者無多;即使是一些故友,比如說黃裳,認識他近四十年,也只是在1981年后,才對他的畫風,偶然有所領教。多數外人,僅聽說其父擅畫,卻不知道汪曾祺也能畫,并繪過兩部圖譜,一畫馬鈴薯,一畫口蘑。只不過,畫成未久,就全毀了。

沒辦法,反正圖譜沒了。但一提舊事,他必然痛心。也不難理解,因為圖譜之得,于他來說,實在并非易事。1958年補劃右派,下放張家口,吃盡苦頭,也吃遍馬鈴薯:兩年不到,改造見效,竟至脫帽,卻無處可去。不能吃閑飯,只得打雜;碰上單位要一套馬鈴薯圖譜,他就銜命轉至沽源,進馬鈴薯研究站,下田觀察植株,畫過花,再畫葉,最后畫薯塊,都畫完了,就手兒用牛糞火烤熟,吃掉,——品種不同,口感和味道也兩樣。也不知算不算夸???,反正說到吃馬鈴薯,他總禁不住要說一句:“像我一樣吃過那么多品種馬鈴薯的,全國蓋無第二人。”那里集中了各地百來種馬鈴薯,不少甚至是“從青藏高原、大小涼山移來的”。所以,馬鈴薯的許多名字,他都能脫口而出:“河北、東北叫土豆,內蒙古、張家口叫山藥,山西叫山藥蛋,云南、四川叫洋芋,上海叫洋山芋,除了搞農業科學的人,大概很少人叫得慣馬鈴薯。”

那一時期,同吃同住的人,有一些是馬鈴薯研究人員。我估摸,馬鈴薯七七八八的名字,他們應該有所覺察,甚至能說出子丑寅卯來??上粼饕姽植还?,并無刨根問底之興:馬鈴薯叫了山藥、山藥蛋,那地道的、一名薯蕷的山藥,在內蒙古,張家口,還有山西,土名該叫什么?

我出生的小鎮清化一帶,就是以前的懷慶府所在,位于豫西北和晉東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曉彤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