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在現場
“在開始寫作之前,每個作者都需要先問一個亞里士多德式的問題:你是作為誰,為了誰,為了誰的趣味來寫作?”
責任編輯:李宏宇 李曉婷 實習生 王婷婷
顏歌:如果用英文寫,那么我是誰
顏歌
我的一個朋友,一個愛爾蘭女人,跟我說,不同的語言會以不同的方式塑造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情感,乃至精神狀況。有一個例子令我非常觸動:用英文表達傷心,我們會說“我悲傷”;然而用愛爾蘭語的話——我不會說愛爾蘭語,我簡單地翻譯成英文,就是“悲傷在我身上”。它表達的這個狀態是暫時的,不會長久的,悲傷總會漸漸散去的。悲傷并不來自我的內部,而是環境施加給我的一種東西。當他們想要表達非常濃烈的悲傷時,就會說“全世界的悲傷都在我身上”。
英文不是我的母語,我使用它的時候,有時候過于輕浮,有時候又具有毀滅性,兩者兼有。在我能夠決定是否使用英文寫作之前,我需要先了解它的性質,它的靈魂。
哈金的一篇論文里說,“在開始寫作之前,每個作者都需要先問一個亞里士多德式的問題:你是作為誰,為了誰,為了誰的趣味來寫作?”我覺得這個問題非常重要。用英文寫作不僅僅是字面意義上的用英文組織語言,而是我作為一個英文作者的時候,我究竟是誰。這個問題一直讓我猶豫著,從未嘗試用英文寫作。我究竟應該用英文表達什么?我要把有關中國的故事寫給英文的讀者看嗎?還是我干脆就寫,我作為一個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