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造七處地王,意在盤活不良信達地產下了一盤“圍魏救趙”的大棋
短短一年時間,此前默默無聞的信達地產斥資300億拿下全國7宗“地王”,背后是其母公司中國信達的全力支持?!暗赝酢笔莻€整體策略,單個項目賺不賺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盤活不良資產。
責任編輯:馮禹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紀曉雨
2015年下半年至今,一二線城市“地王”頻現,買家多是不差錢的國企、央企。
短短一年時間,此前默默無聞的信達地產斥資300億拿下全國7宗“地王”,背后是其母公司中國信達的全力支持。“地王”是個整體策略,單個項目賺不賺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盤活不良資產。
地產與金融聯姻,用夾層基金的操作模式,做大信達地產自有資金的規模,形式上降低了信達地產資產負債率,使其可以以小博大,加大杠桿率。
“沒恨,全是羨慕。”
當信達地產(600657.SH)在短短一年時間,斥資300億拿下全國7宗“地王”后,一家資產管理公司人士向南方周末記者發出上述感慨。
實際上,2009年信達地產一經借殼登陸A股,就立即被市場追捧為“未來的一線央企地產股”,因為它的母公司是中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簡稱AMC)中,最早赴港上市的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信達),而中國信達又是隸屬于財政部的央企。
這一預言下得過早,信達地產上市的前兩年,幾乎連地都懶得拿,以致股價不溫不火,有券商甚至揶揄道,“新的房地產研究員不會去覆蓋這只股票,老的房地產研究員對這只股票的印象也不是很好。”
這家幾乎被市場遺忘的公司,今年卻突然變身為一臺“地王收割機”。
與地產綁定
中國信達的觸角伸向各地房企,為它們源源不斷地輸送貸款,以此獲取高額回報。
上世紀末,國有銀行剝離巨額壞賬,四大AMC(華融、長城、東方、信達)應運而生,分別對口承接了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共計1.4萬億元的歷史不良資產。但完成歷史使命后的四大AMC并沒有就此消失,而是從2009年開始陸續轉型,成為集銀行、信托、證券、保險、租賃等各類金融牌照于一身的金融控股集團。
信達地產也是在中國信達商業化的關口,被注入了中國信達子公司持有的全國11家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全部股權以及資產,成為中國信達旗下唯一地產平臺。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房地產公司及持有項目并非不良資產,他們原本屬于建設銀行下屬的三產企業,在2002年左右被行政劃歸中國信達子公司。
2009年,開始備戰赴港上市的中國信達急需說服全球投資者,除了不良資產處置的主業,中國信達能夠持續盈利。彼時恰逢中國4萬億信貸擴張,銀行正忙著放貸,并沒有什么不良資產。
李國強是活躍在江蘇、山東、河南不良資產二級市場的服務商,他向南方周末記者回憶,從2008年到2012年江浙率先爆發不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