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非強制,門檻被降低“毒跑道”緣何頻發
數月來全國高發的“毒跑道”事件,已形成新的社會恐慌。雖然大多案例尚無定論,但業內人士指出,強制標準改為推薦、行業審批門檻降低、層層轉包,都是導致此類問題頻發的可能原因。不過亦有人質疑,頻發背后,可能不乏路徑之爭的對手在推波助瀾。
責任編輯:呂明合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王倩 向凱
家長質疑為“有毒”的塑膠跑道。建造塑膠跑道所使用的原料,包含塑膠顆粒、聚氨酯油性膠水和聚氨酯油性紅膠水。如果跑道不合格,毒氣有可能由此產生。
數月來全國高發的“毒跑道”事件,已形成新的社會恐慌。雖然大多案例尚無定論,但業內人士指出,強制標準改為推薦、行業審批門檻降低、層層轉包,都是導致此類問題頻發的可能原因。不過亦有人質疑,頻發背后,可能不乏路徑之爭的對手在推波助瀾。
參與毒跑道調查后,張少波決定讓自己讀二年級的孩子全程了解“大人們的復雜世界”,“娃娃遲早都要進入社會,早點接觸也好”。
2016年5月中旬起,張少波的兒子所在的成都市成華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小學(以下簡稱教科院附?。?,因多名學生陸續出現流鼻血、頭暈、發高燒等癥狀,業已成為新的“毒跑道”事件的中心。懷疑其來有自。2016年春季,學校剛遷至新校址,塑膠跑道亦為新建。
“我要站出來說話,我的產品沒有問題。”學校塑膠跑道材料供應方、彭州奧?;ば虏牧嫌邢薰炯夹g負責人黃濤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堅稱,跑道在施工和竣工后的檢測中均為合格。
跑道是否有“毒”尚未確認,恐慌已在全城蔓延。6月初,一條指認成都近百所學校存在“毒跑道”的帖子,早在家長微信群和朋友圈中傳開:“從幼兒園到大學,到處都有毒跑道。”
不過,6月的第一周,南方周末記者實地走訪了帖子中列舉的幾所學校,發現帖子中所言并不盡如實,并未發現有“毒跑道”的相關證據和學生發病癥狀。
爭議并非僅限成都一地。近兩個月來,北京、大連等多地已有逾6起“毒跑道”事件被曝出。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來發生的“毒跑道”事件更超過21起。
問題似乎早已發現。南方周末記者調查發現,四川省早在2015年11月即發出通知,要求各市州教育局和高校要對區域內的塑膠跑道進行全面排查。
南方周末記者向成都、貴陽、廣州等城市的塑膠跑道材料供應、施工方詢問,多個企業表示,均被曾經施工的校方要求再次出具相關材料進行備案。“最近正為這事忙得焦頭爛額。”
但涉事學校的塑膠跑道究竟有沒有毒?截至目前,成都、北京、大連三地的疑似“毒跑道”仍在調查中。
“現在,只有等待著學校的再次檢測報告出來。”張少波說。
跑道“有毒”
為了給孩子做個榜樣,張少波擔任了家長委員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