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牌照生意悄然興起一張紙數億元

央行停發支付牌照,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支付牌照轉讓變成了一樁水漲船高的“殼買賣”。零售、金融類企業對支付牌照的需求最大,它們與其一年付幾千萬的手續費,還不如買一個牌照自己做,成本更低。

責任編輯:馮禹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紀曉雨

截至2016年6月9日,支付牌照五年有效期到期后,支付寶、財付通等27家首批第三方支付機構已經“裸奔”一個多月了。(視覺中國/圖)

央行停發支付牌照,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支付牌照轉讓變成了一樁水漲船高的“殼買賣”。零售、金融類企業對支付牌照的需求最大,它們與其一年付幾千萬的手續費,還不如買一個牌照自己做,成本更低。

純粹的第三方支付并不是一門好做的生意,但它是連接系統生態必不可少的一環。作為市場上最大的兩個玩家,騰訊和阿里巴巴已經有成形的商業模式。

薄薄一張打印紙,賣出2.5億元-4.8億元不等的價格,這大概是當今最貴的紙了。

這張紙,是由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頒發給支付企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支付業務許可證》,又被稱為“支付牌照”。2011年5月-2015年3月間,央行一共發出了8批共計270張支付牌照,減去因違規被撤銷的3張,目前市場上還有267張。

眼下,正是監管層對金融行業展開風險排查、整頓的非常時期。2016年5月2日,支付寶、銀聯等首批27家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牌照五年有效期已到,但央行至今沒有給它們“續牌”。同時,新牌照也已暫停發放一年多。

結果是,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支付牌照轉讓變成了一樁前所未有的好生意。

“殼王”的新生意

一些企業急著拿牌(照)入場,一些有支付牌照的企業經營得不好,甚至根本就沒怎么經營,兩者一拍即合。

劉慶還記得他經手的第一張支付牌照成交的情景。他是上海超驗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創始股東、CEO,2014年開始運營“網融智投”平臺,主要做新三板、主板殼并購交易,外號“殼王”。

那是2015年底,面談約在北京一家五星級酒店大堂。買家開著一輛勞斯萊斯到門口,挺著肚腩走進來,原本氣場十足,進門后卻嚇了一跳。他沒想到在場的有一群人,除了買賣雙方,其余七八個全是中間人(掮客),這些中間人一層接一層,最后通過劉慶的平臺,找到了賣家。

面談一下午后,買賣成交。劉慶說,這一單拿了筆還不錯的居間費,事后利益分配也合理,沒出什么問題。不過從那以后,他盡量要求買賣雙方都是一手信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