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外的楊周翰先生

在比較文學領域,楊周翰是中國極少的幾位差堪與錢鍾書先生并論的有成就的學人之一。

責任編輯:劉小磊

楊周翰先生(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在比較文學領域,楊周翰是中國極少的幾位差堪與錢鍾書先生并論的有成就的學人之一。

在楊周翰、許國璋、王佐良、周玨良、李賦寧這批畢業于西南聯大、1949年后漸次成為英文教學、研究名家的學者當中,論學問之邃密,楊周翰(1915-1989)先生或許要排在第一位。像王佐良先生,自然也是有學問的,但他所做的主要是“接引后學”的工作,能得初學者的歡心,而他的著述中值得拿給外國同行看看的,似乎并不多。楊周翰先生治英國文學,全面且深入,十六、十七、十八世紀文學尤所究心,他的《十七世紀英國文學》一書,將繁難的材料從容含玩,以平易之筆出之,不愧名著,時至今日,仍無可取代,無從躋攀。在比較文學領域,楊周翰也是中國極少的幾位差堪與錢鍾書先生并論的有成就的學人之一。

今年4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印行六卷本《楊周翰作品集》,將楊周翰先生的主要著譯加以收集、重版,便于普通讀者檢視,這是值得歡迎的。當然,既非“全集”,對零散的文章、譯文未加理董,也就可以理解了。只不過單看六卷本《楊周翰作品集》,對楊先生的學術生涯似不易形成較完整的、漸進式的概觀。在此,試以不見于《楊周翰作品集》及《憂郁的解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兩書的文章、著作、譯文為例,稍稍勾勒楊周翰先生從上世紀4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學問變遷嬗遞之跡,以期對這樣一位出色的外國文學學者增進一些了解,同時也寄望對中國現代知識分子之學行、際遇可窺豹一斑。

為《世界文藝季刊》撰稿

1945年,楊周翰30歲,六年前從西南聯大畢業,留校任助教。這時的他,好像還是一位寫詩、譯詩、評詩的“文學青年”。

《世界文藝季刊》于1945年8月在重慶推出創刊號,稿件自然是事先準備好的,既然在戰時,一切從簡,紙張、排版都糟得很——卞之琳的名字在目錄中被排成“卞琳之”,第二期又排成了“卡之琳”。世界文藝季刊社社長杭立武,當時任教育部次長,想來是掛名的。主編者楊振聲、李廣田,都是西南聯大的教授。撰稿陣容中有不少西南聯大的教員,楊振聲、李廣田、卞之琳之外,尚有馮至、陳祖文、楊周翰、王還(楊周翰夫人)等。

楊周翰在《世界文藝季刊》創刊號上發表了一篇頗長的詩論《路易·麥克尼斯的詩》(近12頁)。路易·麥克尼斯(Louis MacNeice,1907-1963)是著名的愛爾蘭現代詩人,曾與奧登合著《冰島書簡》,他自己最有名的詩集為《秋天日記》。到今天,翻譯成中文的路易·麥克尼斯的詩,也才有零散的幾首。著文評介者寥寥(可參拙文《好詩人未必會寫信》,《東方早報·上海書評》2011年5月8日)。楊周翰先生的詩論,征引廣泛,觀點明確,對當代英語詩人的作品如數家珍,是達到了當時歐美評論者的水準的。如他對麥克尼斯、奧登詩藝之比較,可見其體悟之深細:

他的累積力則可與奧登媲美。他能集聚安排一大堆相關或不相關的物件或意象,成為燦爛的展覽,這些的聯系不是一根硬挺的竿子而是個流動的東西,顯示作者的筆的靈活。他的用韻之輕易也如奧登,有時流于打油詩的品格。他和奧登還有相似之點:同為中學教員、同學,同用學校生活和兒童時代的意象在詩里。不同的地方是奧登把他的童年和學校時代溶解到詩里,他寫詩的時候,他又重生活那一段時間,它成為他的人格的一部分。麥氏則較為成熟,他把它投射到詩內,他站在它的外面,他回顧,回想,但它不是他的一部分,它是另外一件東西。

《世界文藝季刊》第一卷第三期(1946年4月),楊周翰提供了分量最重的兩篇稿件,一是文章《論近代美國詩歌》,二是譯文《近代美國詩選譯》,從第一頁一直排到第76頁,占據了當期雜志五分之二的篇幅?!毒庉嫼笥洝分姓f:“……因為先有了楊周翰先生的《論近代美國詩歌》,我們便又請楊先生于百忙中給翻了三十首詩,這樣,我們對于近代美國詩就有了一個概括的認識,而且,楊先生的工作做得那么精細而審慎,這是值得我們敬佩而感謝的,所以雖然占去了相當多的篇幅,然而這很值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